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稀有名詞解釋

稀有名詞解釋

[編輯此段]壹本難得的書

起初是指校勘嚴謹、刻制精美的古籍,後來含義更廣,包括各種刻制較早、流傳較少的古籍。因為在歷代藏書家中,善本壹定是舊書,而那些被抄刻得比較近的只能是普通書。如清末藏書家丁丙在《善本匯編》中規定:1,舊刻;2、本質;3,老文案4,老派。他按照那個時代的標準,把舊本定義為宋元本,精本定義為明本。按照這種劃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藏家心目中的善本年齡界限也壹天天向後移動。民國時期,明版畫逐漸進入舊版畫行列。本世紀中葉以後,乾隆以前的木刻都變得稀少了,甚至不管缺損多少,有沒有錯,都是以年代來劃界的。其實,真正的善本還是應該著眼於書的內容,著眼於古籍的科研價值和歷史文物的價值。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古籍總目錄》開始編纂。在確定收錄標準和範圍時,規定了“三性”和“九條”,應該是對善本概念的完整、全面的表述:

(1)元代及以前刻或抄的書。

(2)明代刻抄的書籍(版本模糊、廣為流傳者除外)。

(3)清代乾隆、乾隆年間以前很少流傳的印本、手稿。

(4)太平天國和歷代農民革命政權出版的書籍。

(5)辛亥革命前,在學術研究上有獨到見解或學派特色,或有系統見解的手稿,以及很少流傳的刻本、手稿。

(六)反映辛亥革命前某壹時期、某壹領域或某壹事件的手稿、珍本刻本和手稿。

(7)辛亥革命前,有著名學者校對,對前人校對過的、有參考價值的印刷品、手稿進行刻寫或臨摹。

(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國印刷技術的發展,代表壹定時期內各種活字書、套印書,或有精美版畫的雕版印刷。

(9)明代印譜、清代古印譜、名家篆刻印版(有特征或親筆)。

論珍本書

壹:什麽是善本?

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經過嚴格校勘,沒有文字錯誤的書籍。

漢人有說。《漢書·獻河間列王傳》中有壹句話:“得民之‘好書’,必寫得好,守得真。”

朱編《瞿巖舊聞》說:宋人“穆伯昌學古漢語,他只得朝鮮語和劉善本語。他想為世人收藏兩本書,所以刻了自己的版本,埋在索國寺。”

葉夢得的《石林煙雨》說:“唐以前,壹切書都是用書寫的,沒有蓋章的方法。人們重視書籍。

書不多,但藏民精於校勘,所以常有善本。"

宋人對善本的看法可以概括為壹句話:

“凡書必精,學為好書,否則為俗書,為窮書。”

明清學者對善本的定義與宋代大致相同。

清——張之洞提出善本的三個標準,是合理的。

張之洞《目錄學-於璇-語言學問答》:

“善本不是紙本、白本的新品,就是說它們是前人用來刻古代的幾本書,經過仔細的校準和勘測,也是正確的。善本有三層含義:

壹方面是完整版【不缺卷不刪】,壹方面是精版【精校】。

三、老版本【老刻本老抄】。"

錢塘丁丙還提出了什麽是善本的四個標準:

壹個是舊刻本;第二是本質;第三是老文案;第四是老派。

四例,略全,但專標老成精,專刊比張所標三義更精。

二、善本的衡量與評價標準:“三性”與“九條”。

三性:

1:歷史文物。

所謂歷史文物有兩層意思:

第壹,古籍印刷復制較早,具有歷史文物價值。

第二,古籍可以作為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文獻實物見證,具有壹定的紀念意義。

2.學術信息。

所謂學術資料,是指經過前幾代學者認真校對、仔細發掘、認真註釋的文稿、手稿、手稿和印本。還應包括那些有獨特學術見解,或有學派特色,或有系統見解,或對某壹時期、某壹領域、某壹人物、某壹事件反映比較集中和完善的古籍。

3.藝術表現。

所謂藝術代表性,主要是指能夠反映中國古代各種印刷技術的發明、發展和成熟水平的人;或裝幀能反映中國古代書籍各種裝幀形式的演變;或者紙張獨特、印刷精良的古籍,能夠反映中國古代造紙技術和印刷技術的進步。

九篇文章:

1:元代以前刻抄的書。[包括殘葉和散葉]

2.明代刻抄的書籍。(包括有特殊價值的殘本和散葉)但印本模糊,發行量多的不會接受。

3.清代乾隆以前的木刻和手抄本很少。

4.太平天國和歷代農民革命政權出版的書籍。

5.辛亥革命前,學術研究中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色,或有系統見解的手稿,也有很少流傳的版本/手稿。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壹時期、某壹領域或某壹事件信息的手稿,以及很少流傳的版畫、手稿。

7.辛亥革命前,名人、學者認可、題寫或記錄前人認可的、有參考價值的印本、抄本。

8.在印刷上,能反映古代印刷的發展,代表某壹時期的技術水平,如各種活字版畫、套印或帶有精細校對版畫、插圖的雕版印刷。

9.壹般不接受收藏明代印譜,清代古印譜,名家篆刻印譜,收藏有特色的親筆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