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高
陳子高,會稽山陰人也。世微賤,業織履為生。侯景亂,子高從
父寓都下。是時子高年十六,尚總角,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
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即亂卒揮白刃,縱揮間,
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陳司空霸先,時平景亂,其從子茜,以
將軍出鎮吳興,子高於淮渚附部伍寄載求還鄉。茜見而大驚,問曰:
“若不欲求富貴乎?盍從我!”子高許諾。子高本名蠻子,茜嫌其俗,
改名之。茜頗偉於器,子高不勝,嚙被,被盡裂。茜欲且止,曰:“得
無創巨汝邪?”子高曰:“身是公身也,死耳,亦安敢愛?”茜益愛
憐之。子高膚理色澤,柔靡都曼,而猿臂善騎射,上下若風。性恭謹,
恒執佩刀及侍酒炙。茜性急,有所恚,目若*虎,焰焰欲啖人,見子
高則立解。子高亦曲意傅會,得其次。茜常為詩,贈之曰:“昔聞周
小史,今歌白下童。玉塵手不別,羊車市若空。誰愁兩雄並,金貂應
讓儂。”且曰:“人言吾有帝王相,審爾,當冊汝為後,但恐同姓致
嫌耳。”子高叩頭曰:“古有女主,當亦有男後。明公果垂異恩,奴
亦何辭作吳孟子耶!”茜大笑,日與狎,未嘗離左右。既漸長,子高
之具尤偉,茜嘗撫而笑曰:“吾為大將,君副之,天下女子兵不足平
也。”子高對曰:“政慮粉陣饒孫吳,非奴鐵纏稍,王江州不免落坑
塹耳。”其善酬對若此。茜夢騎登山,路危欲墮,子高推捧而升。將
任用之,亦願為將,乃配以寶刀,備心腹。王大司馬僧辨下京師,功
為天下第壹,陳司空次之。僧辨留守石頭城,命司空守京口,推以赤
心,結廉藺之分,且為第三子顏約娶司空女。顏有才貌,嘗入謝,司
空女從隙窗窺之,感想形於夢寐,謂其侍婢曰:“世寧有勝王郎子者
乎?”婢曰:“昨見吳興東閣日直陳某,且數倍王郎子。”蓋是時茜
解部,佐司空在鎮。女果見而悅之,喚欲與通。子高初懼罪,謝不可,
不得已,遂與私焉。女絕愛子高,嘗盜其母閣中珠寶與之,價值萬計。
又書壹詩於白團扇,畫比翼鳥其上,以遺子高曰:“人道團扇如圓月,
儂道圓月不長圓。願得炎州無霜色,出入歡袖千百年。”事漸泄,所
不知者,司空而已。會王僧辨有母喪,未及為顏禮娶。子高嘗恃寵淩
其侶,因為竊團扇與顏,且告之故。顏忿恨,以語僧辨,用他事停司
空女婚。司空怒,且謂僧辨之見圖也。遂發兵襲僧辨,並其子縊殺之。
茜率子高實為軍鋒焉。自是子高引避,不敢入。茜知之,仍領子高之
鎮。女以念極結氣死。司空為武帝,崩後,茜以猶子入嗣大統,子高
為右衛將軍、散騎常侍,稱功封文招縣子。廢帝時,坐誣謀反誅,人
以為隱報焉。
*:“九”字旁作“虎”字。
2. 文言文 節選自《明史》陳九疇,字禹學,曹州人陳九疇,字禹學,曹州人。風流倜儻,多有權謀韜略。自從作為諸生,就練習武事。弘治十五年(1502)考中進士。授官刑部主事。有重罪囚徒越獄,無人敢捉,陳九疇手執長矛追趕並抓到犯人,於是以武健出名。
正德初年,他審查囚犯記錄於南畿,忤逆劉瑾,被貶為陽山知縣。劉瑾敗落,陳九疇恢復舊職,歷任郎中,調遷肅州兵備使。總督彭澤決定賄賂吐魯番方面,他派遣哈密都督寫亦虎仙前往實行。陳九疇激動地說:“彭公受天子之命,節制邊疆,不能身當利害,為何這般沒有原則啊!”於是操練隊伍士兵,修繕營壘,經常如臨大敵。寫亦虎仙果然暗通敵賊。番酋速檀滿速兒侵犯嘉谷關,遊擊芮寧敗死。不久吐魯番方面又派遣斬巴思等人用駱駝馬匹求和,但暗中派人給寫亦虎仙和他的同黨阿刺思罕兒、失拜煙答等人送信,讓他們作為內應。陳九疇知道亂賊的計謀,抓住阿刺思罕兒和斬巴思送進監獄。命通事毛鑒等人看守他們。毛鑒等人過去與他們有聯系,想放他們離去,眾番都伺隙謀變。陳九疇發現了這些情況,殺了毛鑒等人。敵賊失去內應,於是拔帳逃走。兵部尚書王瓊厭惡彭澤,並且追究陳九疇的失事罪,逮捕拘囚於法司監獄。以失拜煙答死於獄中為罪名,在官籍中除去了他的名字。
世宗即位後,以原職起用陳九疇。不久升為陜西按察使。過了數月,甘肅總兵官李隆慫恿部下毆打殺死巡撫許銘,並焚燒他的屍體。於是升陳九疇為右僉都禦史,巡撫甘肅,按驗許銘之事,誅李隆和亂兵生事的頭頭。陳九疇抵達甘肅鎮,說額定軍兵七萬多人,現在有的不到壹半,並且多是老弱之人,請求允許下令招募。皇帝下詔批準。
嘉靖三年(1524),速檀滿速兒又用二萬多騎兵圍攻肅州。陳九疇從甘州晝夜奔馳入城,射擊敵賊,敵賊死傷甚多。之後,又出兵追擊。攻掠甘州的部分敵賊,也被總兵官姜..打敗。根據戰功,陳九疇升職為副都禦史,並賜給他金幣。陳九疇向皇帝上奏說“:番賊敢入犯我邊境,是因為我們收納他們的朝貢,任其商販,使得他們熟悉我們的虛實。寫亦虎仙的逆謀已經暴露,但他賄賂權貴,反而能蒙寵幸,以犯邊之寇,為來貢賓客。邊臣因利害方面的恐懼,拱手聽命,致使內屬與番人勾連接應,以至於今。現在即使不能像漢武帝那樣興大宛之師,也應當效法光武帝那樣隔絕西域的計謀。先後入貢沒有歸去的人有兩百多,應該將他們安置到兩粵,對其中有謀逆跡象的或加刑或殺戮,那麽敵賊就沒有內應作為依靠,必然不再有侵略襲擊。倘若再包含隱忍,恐怕河西十五個衛所,將永遠沒有安寧的日子。”奏事下達之後,總督楊壹清頗采納他的建議。四年春天,退職歸鄉。
開始,吐魯番失敗逃遁,都指揮王輔說速檀滿速兒和牙木蘭都被炮打死,陳九疇以此上報。後來他們二人上表請求進貢。皇帝感到奇怪並且懷疑他們。而番人先在京師散布流言蜚語,說肅州的圍困,是由陳九疇激發的,皇帝更加相信。正巧百戶王邦奇揭發楊廷和、彭澤的短處,言詞牽連到陳九疇。吏部尚書桂萼等人想利用陳九疇來排擠彭澤,因而請允許通貢,從而追究整治陳九疇激發變亂之事。大學士楊壹清說事情在前已有決定。皇帝不聽,逮捕陳九疇下詔獄。刑部尚書胡世寧在朝廷上說“:世寧掌管刑法而殺忠臣,寧可殺世寧。”於是上疏為陳九疇鳴冤說:“番人詐變,妄圖傳遞誹謗怨言,想加害我方的謀臣。他們畜謀內寇,為日已久。壹旦擁兵深入,諸番約定為內應,不是陳九疇先機奮身而起,並且近派屬下夷民退卻他們的營帳,遠交瓦刺擾亂他們的巢窟,使他們內顧而返,那麽肅州這座孤城怎麽又能保得住呢?臣認為文臣裏面的有勇知兵忘身殉國的人,無人能比得上陳九疇,無怪番人很懼怕而想殺他呢。只是他聽信部下兵卒的妄報,以為滿速兒已死,那麽他才有其不免之罪。”之後,法司陳述案件也像胡世寧所說的壹樣。皇帝終於還是聽信桂萼等人的話,將陳九疇貶戍於遠邊。在那裏生活了十年,陳九疇才遇赦返回內地。
3. 《明史·孫燧傳閱讀練習及答案》古詩原文及翻譯作者: 明史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孫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進士。
寧王宸濠有逆謀,結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變。 惡巡撫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
董傑代哲,僅八月亦死。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為幸。
燧以才節著治聲,廷臣推之代。 十年十月擢右副都禦史,巡撫江西。
時宸濠逆狀已大露,南昌人洶洶,謂宸濠旦暮得天子。 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窺。
燧時時為宸濠陳說大義卒不悛陰察副使許逵忠勇可屬大事與之謀先是副使胡世寧暴宸濠逆謀中官幸臣為之地世寧得罪去燧念訟言於朝無益,乃托禦他寇預為備。先城進賢,次城南康、瑞州。
又恐宸濠劫兵器,假討賊,盡出之他所。 宸濠瞷燧圖己,使人賂朝中幸臣去燧,而遺燧棗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卻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賊淩十壹、吳十三等出沒鄱陽湖,燧與副使許逵謀捕之。三賊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賊走匿宸濠祖墓間,於是密疏白其狀,且言宸濠必反。
章七上,輒為宸濠遮獄,不得達。明年,宸濠脅鎮巡官奏其孝行。
朝議方降旨責燧等,會禦史蕭淮盡發宸濠不軌狀,詔重臣宣諭,宸濠聞,遂決計反。 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鎮巡三司。
明日,燧及諸大吏入謝,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為李廣所誤,抱民間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 今太後有詔,令我起兵討賊,亦知之乎?”眾相顧愕眙,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請出詔示我。”
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當扈駕。”燧大怒曰:“汝速死耳。
天無二日,吾豈從汝為逆哉!”宸濠怒叱燧,麾兵縛燧。逵奮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賊並縛逵。
二人且縛且罵,不絕口,賊擊燧,折左臂,與逵同曳出。逵謂燧曰:“我勸公先發者,知有今日故也。”
燧、逵同遇害惠民門外。 燧生有異質,兩目爍爍,夜有光。
死之日,天忽陰慘,烈風驟起凡數日,城中民大恐。走收兩人屍,屍未變,黑雲蔽之,蠅蚋無近者。
明年,守臣上其事於朝,未報。世宗即位,贈禮部尚書,謚忠烈,與逵並祀南昌,賜祠名旌忠。
(節選自《明史·列傳·忠義壹》) 6。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3分) A。
日夜诇中朝事 诇:窺探,打探 B。我往南京,汝當扈駕 扈:隨從 C。
乃托禦他寇預為備 托:推卸 D。燧笑卻之 卻:拒絕 7。
以下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句子的斷句,正確的壹組是( )(3分) A。燧時時為宸濠陳說大義/卒不悛/陰察副使許逵忠勇可屬/大事與之謀/先是/副使胡世寧暴宸濠/逆謀中官幸臣為之地/世寧得罪去[來源:學。
科。 網] B。
燧時時為宸濠陳說/大義卒不悛/陰察副使許逵忠勇可屬/大事與之謀/先是/副使胡世寧暴宸濠逆謀/中官幸臣為之地/世寧得罪去 C。燧時時為宸濠陳說/大義卒不悛/陰察副使許逵忠勇/可屬大事/與之謀/先是/副使胡世寧暴宸濠/逆謀中官幸臣為之地/世寧得罪去 D。
燧時時為宸濠陳說大義/卒不悛/陰察副使許逵忠勇/可屬大事/與之謀/先是/副使胡世寧暴宸濠逆謀/中官幸臣為之地/世寧得罪去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3分) A。
副使胡世寧因為報告寧王的逆謀而獲罪離開,孫燧認為再向朝廷上奏也無濟於事,於是開始修築城池防範寧王。 B。
得知孫燧謀劃對付自己後,寧王壹方面賄賂朝中寵臣排擠孫燧,壹方面送“棗梨姜芥”暗示孫燧離去,卻遭到了孫燧的拒絕。 C。
在追捕逆賊淩十壹等人過程中,孫燧發現了他們與寧王勾結,於是多次上奏朝廷揭發寧王,卻因朝廷的不夠重視,沒有得到朝廷的答復。 D。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孫燧沒有聽從副使許逵先發制人的建議,最終在與寧王的鬥爭中失敗被殺。 8。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三賊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賊走匿宸濠祖墓間, 於是密疏白其狀。
(5分) (2)逵奮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賊並縛逵。 (5分) 答案 4。
C 5。D 6。
C 7。 (1)盜賊逃跑到沙井,孫燧從江邊乘其不備圍捕過來,盜賊逃跑藏匿在朱宸濠的祖墓墓地裏,在這時孫燧秘密寫了奏章,報告了這裏的情況。
(“遁”1分、“掩捕”1分、“白”1分,句意2分) (2)許逵奮不顧身說:“妳們怎麽敢侮辱天子的大臣!”於是用肢體像鳥的翅膀壹樣掩護孫燧,叛賊將許逵壹並綁了。 (“汝曹”、“因”、“翼蔽”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4。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詞義。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
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C項“乃托禦他寇預為備”中的“托”如解釋為“推卸”與語境不合;聯系語境可以知道,前面說學科網向朝廷投訴沒有什麽用,後面說預先作應付朱宸濠叛逆的準備,由此可以知道中間應是假托要抵禦其他賊寇,來做後面的準備,故此處的“托”應解釋為“假托,以……為借口”。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讀音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5。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斷句的技巧。
壹抓句末語氣詞,二抓句首發語詞,三抓表對話的詞,四抓專有名詞,五抓句式,六抓頂真修辭。 本題中,先抓人名,“燧”“宸濠”“許逵”“胡世寧”;再抓代詞,。
4. 竇泰古文翻譯竇泰,字世寧,是大安地捍殊人氏。
其遠祖是清河觀津的後裔。祖父寶羅,北魏統萬鎮將,因而安家於北邊。
父親寶樂,北魏末年破六韓拔陵作亂,與鎮將楊鉤固守,遇害。竇泰貴寵之後,追贈為司徒。
當初,竇泰之母夢見突起風雷,好像要下雨,便出屋到庭院中觀看,見電閃雷鳴,雨點飄灑,忽然驚醒,壹身冷汗,於是懷孕。到時候卻不能分娩,很驚怕,有巫婆說:“妳渡河讓河水打濕裙子,就容易產子了。”
便走到河邊,忽見壹人對她說:“妳該生貴子,但要遷居到南方去。”寶泰之母聽從了。
不久便生下寶泰。及至長大成人,擅長騎射,有勇有謀。
竇泰父兄都戰死在鎮上,他便自己背著父兄骸骨投奔爾朱榮。因為隨軍討伐邢呆的功勞,賜爵為廣阿子。
高祖在晉州經營時,請求讓竇泰來任鎮城都督,參與謀劃軍事。不斷升遷任侍中、京畿大都督,不久又兼禦史中尉。
寶泰以功臣貴戚身份居此要職,雖然沒有糾彈幾個人,但百官都畏懼他。 束魏天平三年,高祖西征,令竇泰從潼關進入關內。
四年,寶泰行至小關,被周文帝偷襲,全軍覆沒,寶泰自殺。遣以前,寅泰將從鄴城出師時,當地有個惠化尼編了個順口溜說:“實行臺,去不回。”
未出發前壹夜,三更天時,忽然有穿著紅色衣帽敷千人進入臺中,聲稱“捉拿宣主慰”,連宿值人員都受了驚,他們進入好幾間房子,不久又離去了。天亮後發現門鎮沒什麽異常,知道是仙人來指點了,都知道此戰必敗。
死後贈大司馬、太尉、錄尚書事,謐號為武貞。寶泰之妻,是武明皇後婁氏之妹。
竇泰雖是以親戚關系而被重視,但他的功勛卻是自己建立的。北齊受禪建國後,派人致祭於墓。
皇建初年,將他陪祭於高祖廟中。其子實孝敬嗣其爵位,位至儀同三司。
5. 學習唐詩、宋詞看哪些書籍好《全唐詩》,清彭定求、楊中訥等奉敕編。
計900卷,收2200余人48900首詩,搜羅廣博,雖零星篇章單句也莫不收入,是迄今為止古典詩歌總集中篇幅最大、影響最廣的壹種,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詩面貌,對研究我國唐代的歷史、文化和文學有極大參考價值。編排略依唐史序例,世次以登第、入仕、卒歲為主或以贈答唱和之人先後附入,無爵裏世次可考者另編。
郊廟樂章及樂府歌詩、釋道、外國、名媛、仙鬼、聯句、填詞、謠諺、酒令、蒙求另編。詩前小傳但略序其人歷官始末。
詩集有善本可校者詳加校定,壹詩而互見數集者,止於題下註壹作某詩。因倉促成書,有誤收、漏收、重出、小傳舛誤、編次不當等失誤。
河南大學唐詩研究室編《全唐詩重編索引》和楊建國編《全唐詩“壹作”校證集稿》可為參考。中華書局1960年出版了王仲聞等人的點校本,並附日本河世寧纂輯的《全唐詩逸》三卷(據《知不足齋叢書》本),概以卷分,全書前加卷次、作者目錄,每壹分冊前編加詩篇目錄,以便查檢。
1992年,中華書局曾將王重民的《補全唐詩》、《補全唐詩拾遺》,孫望的《全唐詩補逸》,童養年的《全唐詩續補遺》、陳尚君的《全唐詩續拾》合為《全唐詩補編》壹書出版。 推薦版本:中華書局1960年點校本 《唐詩三百首》,清孫洙(別號蘅塘居士)以清沈德潛編《唐詩別裁集》為底本選汰編成的唐詩選集。
六卷(或作八卷)。選75位詩人(不包括無名氏二人)三百壹十首詩。
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樂府編排,突出盛唐,兼顧初、中、晚唐,多為名家名作,簡要而有代表性,方便習誦,流傳極廣。註本較多,以中華書局1959年出版的清人陳婉俊的補註為簡明切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註》,於每詩有說明,並附作者簡介。 推薦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詩別裁》,清沈德潛編選。
二十卷,選詩壹千九百余首,包含各家重要作品。初名《唐詩宗》,後以杜甫《戲為六絕句》之六“別裁偽體親風雅”句改現名,表示編者已經剔除“偽體”。
書前凡例詳細論及各種體制、流派,分體編排,於詩人均有概括評價,並有按語、眉批、註釋,簡要精當。是舊時很有影響的唐詩選本。
推薦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校訂本 《宋詩鈔》,清吳之振、呂留良、吳自牧編。106卷,錄百家,實首八十四家,本無專集及有集而所選不滿五首者皆擯斥在外,采掇英華,刪除冗贅,集首冠以小傳,詳加品評考證。
康熙十年(1671)刊行,但刻本缺文斷句,錯綜互出。商務印書館1914年影印,又排印清管庭芬、蔣光熙編《宋詩鈔補》,不分卷。
中華書局1986年合二為壹,刪除重復,統壹異名,改正訛誤,校點出版,統稱《宋詩鈔》。《四庫全書》有清陳焯編《宋元詩會》100卷,可補遺漏。
推薦版本:中華書局1986年版 《全宋詞》,唐圭璋輯。采用詞集為底本,以善本、足本為主,雖零篇斷句也加以搜集,計1330余家19900余首詞、殘篇530余首,考訂作者時代和作品真偽,按時代先後編次,有小傳、校勘和斷句。
書前列引用書目,書後有作者索引。之後,輯者又纂成《〈全宋詞〉補遺》,載《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79年第1期。
孔凡禮從明抄本《詩淵》中輯得400余首,編為《全宋詞補輯》,由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 推薦版本:中華書局1965年修訂增補本 《魏武帝集》,三國魏曹操(謚號武帝)作。
原作早佚。明張溥、近人黃節、丁福保分別輯有壹卷本和四卷本。
曹操的詩歌反映現實深刻,多直抒胸臆,表現自己的雄心壯誌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激昂慷慨,氣韻沈雄,語言質樸,形象鮮明。1959年,中華書局以丁本為底本點校出版《曹操集》最為完備,包括詩、文、《孫子註》、裴松之註、江耦《曹操年表》和《曹操著作考》。
推薦版本:中華書局1979年重印增補本 《曹子建集》,三國魏曹植作。植字子建,封陳王,謚思,故又題為《陳思王集》。
原集早佚。宋人輯為十卷。
清丁晏《曹集詮評》附逸文壹卷、本傳、年譜等。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黃節《曹子建詩註》二卷,匯集各家評釋,征引繁富,辨偽嚴謹。
曹植詩成就最高,辭賦、散文也不乏佳作。以曹操之死為界,其詩前期多抒發拯世濟物的胸襟抱負,後期作品多揭露、抒寫所遭受的迫害不幸,在藝術方面以漢樂府民歌為基礎,更加辭藻華美,註重對仗和警句。
推薦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阮嗣宗集》,三國魏阮籍作,籍字嗣宗,曾官步兵校尉,後世多題《阮步兵集》。原集早佚。
現行各本均後人搜輯,通行壹卷,有詩、賦百余篇,其中最著名者為《詠懷》詩八十二首,多為不滿現實和憂生之嗟。籍本有濟世之誌,但世情險惡,不得有為,故慷慨悲歌,使氣命詩,藝術上又善用比興,歸趣難求,委婉曲折,難以情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黃節《阮步兵詠懷詩註》壹卷,結合史實說詩,材料豐富,剖析仔細,時有新見。 推薦版本:《阮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點校本 《嵇中散集》,三國魏嵇康作。
康曾官中散大夫,故名。原書十五卷,至宋僅存十卷。
針對司馬氏集團的虛偽禮教,嵇康公開“非湯武而薄周孔”而實則篤信力行。
6. 明史八十七胡世寧傳全文翻譯胡世寧傳 胡世寧,字永清,浙江仁和人。
弘治六年(1493)榜進士。他性情剛直,不怕威脅,並且懂得軍事。
開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屬官吏驕橫,世寧制裁了他們。
後來歧王又請求給他湖泊周圍的良田,世寧堅決不允準。後來,他升官做了南京刑部主事。
曾應詔寫了十篇有關邊備問題的策論,又上書極論當 時政事的不足和過失。當時孝宗皇帝已重病在身,對他的奏章還點頭稱贊。
後來他又升任郎中。他和李承勛、魏校、余三人相友好,當時人們稱他們四個為“南都四君子”。
以後他又升任廣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
幾次三番殺害吏民,掠奪財產,世寧密令龍英知州趙元瑤捕捉了他。思明地方黃文昌壹族人四代反叛,殺害知府,占據三州二十七村土地。
副總兵康泰和世寧壹齊進入思明,拘捕了黃文昌的三個弟兄。可是康泰害怕文昌夜間逃跑生事,把世寧丟在空城中自己走了,情況很危急,幸虧當地的民族首領們感激世寧發兵援救,世寧才免得壹死,文昌害 怕了,歸還他所侵占的地方向朝廷投降了。
當地土官接班時,上級官員常向他們索取賄賂,不肯按時替他們向朝廷上報,因此民族首領們時常怨恨並發動叛亂。世寧下令“:民族首領壹生下兒子就在本府報上姓名。
應世襲為首領的,十歲以上,每月初壹、十五到府裏拜會知府。父兄亡故以後,知府根據文書替他們向朝廷申請補官。”
這下,土官很高興。母親死後他回家守孝。
三年守孝完後又赴京候補去。經過滄州時,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
世寧於是走馬入城,著策劃守城的辦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來,才撤退走了。
世寧這次補官,做了寶慶知府。期間,岷王和鎮守的宦官王潤都很怕他。
以後他升任江西副使,與都禦史俞諫壹齊定下計策捉拿強盜,討平了王浩八。又利用閑暇修築廣昌、南豐、新城的城防。
這個時候,寧王宸濠驕橫不法有造反的意圖,但是沒人敢說起此事。世寧惱火極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書說“:江西的盜賊,剿滅它還是招安它,兩種主張相持不下,我個人以為這沒什麽難以決定的。
已接受招安的不殺他,再敢反叛的有殺無赦,剛剛起事的立刻剿除,大體如此而已。但是江西的禍患還不在於盜賊。
寧王府的勢力壹天天擴大,無賴之徒聚集那裏,用非法的事情誘導寧王,上下各級官府對寧王的奉迎太過分了。致使他頻頻假借火災之名鯨吞百姓宅舍地,王府采辦騷擾到旁邊的郡縣,爪牙所及侵害到貧窮的鄉村。
我真怕好百姓為此不能平安度日,都起來做強盜。壹般大臣們害怕禍及自己,多懷著觀望的態度,禮樂刑政漸漸不是出自朝廷了。
我請求從都禦史俞諫、任漢二人中專門委派壹人,或者另外選擇公正、忠誠的大臣鎮壓、招安盜賊。皇上命令寧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國,不要幹擾地方官府,以期鏟除作亂的根源,滅絕無法設想的禍變。”
他的奏章下發到兵部後,尚書陸完建議,派俞諫前去根據盜賊的實際情況商定招安或剿滅事宜,至於世寧說到的寧王違法亂民的事,恐怕出於壞人托名偽裝,應當傳令寧王管制他們。聖旨同意了陸完的建議。
宸濠知道這件事後大為惱火,就羅列了世寧的罪過,賄賂當權的寵臣們,非殺掉世寧不可。他的奏章下發都察院後,右都禦史李士實是宸濠的黨羽,他與左都禦史石。
等上書說世寧狂妄、粗率,應予治罪。
命令還沒下達,宸濠的奏章又遞了上來,指責世寧制造妖言。於是朝廷傳令錦衣官逮捕世寧。
世寧當時已升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還鄉。宸濠就誣蔑說他逃跑了,派人傳令浙江巡按潘鵬將他抓住送江西來。
潘鵬把世寧全家人關了起來,緊急追捕世寧。李承勛當時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護了他。
世寧於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進了錦衣衛的監獄。在監獄中他三次上書陳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狀,最後無人理會。
關押了壹年多,諫官程啟充、徐文華、蕭鳴鳳、刑寰等人遞上奏章搭救他,楊壹清又用危言說動錢寧,才把他放出,貶往沈陽戍守。 過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來。
世寧從貶戍地被重新啟用,做了湖廣按察使。不久升任右僉都禦史前往巡撫四川。
路上得知世宗即位,賀表中拿司馬光仁、明、武三字向世宗進言,借此舉薦說魏校、何塘、邵銳可以擔任講官,林俊、楊壹清、劉忠、林廷玉可以輔佐政事,知府劉蒞、徐鈺以前任諫官時聲名正直應加提拔使用。當時人們都同意他的話。
松潘所轄的內屬的少數族人,將領、官吏都管他們不住,經常得向他們交納財貨借路通行。番人殺害軍人,官方怕他們不敢追究。
官軍殺死番人,就必須抵命。世寧上書陳說方略,請求選將增兵,規定賞罰的標準,嚴辦隱匿罪犯的罪行,修建烽火臺,經常派人巡邏,以振興官兵的軍威,疏通四川的道路。
朝廷下詔準予實行。他又上書彈劾並罷免了副總兵張傑、宦官趙欽。
上任才兩個月,朝廷召他回京任吏部右侍郎。還沒到任,因為父親去世回鄉去了。
服喪完後在家閑住,朝廷裏正在議論“大禮”,持不同意見者很多人被問了罪。世寧心裏肯定張璁等,寫奏章請求及早確定追崇獻王的“大禮”。
奏章還沒遞出,其中的話傳布到京城去了。以後有人建議把顯陵遷到天壽山去,世寧極力說不行,於是連同以前撰寫的奏章壹同遞了上去。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