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初中的時候,我們寄宿生每個周末都要背壹個竹籃,用腳在山村裏走幾公裏甚至幾十公裏的土路,這樣才能背夠家裏壹個星期的路費和柴火。當時兩只腳都穿著解放鞋,全校很難找到幾個穿皮鞋的人。身上的衣服基本都洗白了或者爛了,最後補幾塊補丁。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新衣服或者新褲子裏的水果糖之類的零食永遠只出現在夢裏。除了壹年四季在家裏吃壹頓“豐盛的食物”,在學校自己做飯,每天做的都是玉米米飯和“牛頭飯”(就是煮壹點米飯,米飯熟了之後用筷子拌上玉米粉快速攪拌,然後蓋上鍋蓋用炭火烤)。每餐用大拇指或小塑料把香油蓋在蠟豬油上,炒點青菜蘿蔔,吃起來也是甜的。調皮的同學經常端著半碗米飯和筷子,眼睛偷偷穿過煙霧繚繞的爐竈,去撿其他同學鍋裏的豬皮和油渣。
說起廚房,可謂“四面楚歌”。壹棟兩層的老瓦房,七八個房間,上面壹層分班,下面壹層也分班搭竈臺,像過去農村醫院用的病人廚房,甚至更差。大樓年久失修,地板到處開裂。壹旦有人在上面行走,廚房裏沒有蓋的鍋碗瓢盆必然會受到影響。有壹次,班裏壹個同學很驚訝的說:“為什麽我的菜每餐都有鹹味,我沒放那麽多鹽啊?”!“我們以為是某個同學搞的惡作劇,但是有壹天這個‘事件’的真相大白了。放學後,幾個同學神秘地嘀咕了壹會兒,就直奔廚房。我們好奇地跟著。我看到他們把“鹽重分子”的爐子圍得緊緊的,每個人的目光壹動不動地從天花板上移到爐子上。原來,滴下來的水是那位同學“鹽味”的來源!幾個學生像羅巴克壹樣,三縱三跨地跳上樓,仔細地環顧四周,最後壹個個掀開被褥。哇!壹個同學的草簾和床板都長屎菌,這個同學居然尿床!少數人搖頭宣傳此事,導致“尿王”向他人道歉。當然,諷刺只是說說而已。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會介紹壹些偏方來幫助這位同學治病。
學校裏有壹個池塘,有方圓半個籃球場多大,周圍是壹排高大茂盛的雪松,池塘周圍有三角梅、萬年青、月季、薔薇等花木。最引人註目的是竹棚,遠遠望去與雪松遙相呼應,四季常青,總是給校園帶來無限生機和情趣。每到夏天,金沙江畔滿是綠色。河邊的沙地,村子的盡頭,房前屋後的玉米林和哇哇叫唱的稻田相映成趣。農民們或在豆棚裏聊天,或聚在遮天蔽日的大核桃樹下逗調皮的孩子。壹場清涼悠閑的太陽雨,會時不時打擾爺爺未完的睡眠!校園裏的荷花池池邊,長滿了綠葉,錯落有致,大大小小的荷花蓓蕾漸漸浮出水面。婷婷婀娜如少女,在微風中表演水上芭蕾。蜻蜓變成了荷塘裏的精靈,它們靈動的身影讓荷花燦爛的夏天充滿了詩情畫意,給靜謐的校園帶來了芬芳和歡樂。魚遊得很淺,專註的翠鳥會壹個俯沖,吃壹頓美餐。月光下,靜謐的荷塘邊,蟋蟀在輕聲歌唱,蛙鼓在響,火光在閃,漣漪中仿佛有壹把琵琶,如約奏出佳音,讓人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意趣。教師的廚房和宿舍都建在泳池邊。老師們壹般三五成群的圍坐在壹起,或者享受壹股濃濃的荷香,聊天打鬧。或閱卷,或備課,或讓學生排隊背古詩、英語課文...這個看似碧水綠蓮的小池塘,卻成了那些年裏值得珍藏和難忘的照片。
蕭何明確了陰影,寫了壹段美好時光!當然,也難免有些早熟的同學會在池塘邊默默相愛。當然也沒有今天的速成影視劇那麽誇張。由於日常生活中缺少油、肉、零食,難免會有壹些調皮的同學去偷荷葉或者拿著魚鉤去釣魚。尤其是秋天,荷葉枯萎的時候,學校會把池塘的大門打開,大門後面是壹個竹籃。逃出來的魚會被清點到籃子裏,由校務處發放給師生。池塘裏的水排幹幾天後,幾百名師生用鋤頭和籃子把池塘裏的蓮藕全部挖出來,除了壹部分,其余的全部分給了師生。那段時間,校園裏彌漫著魚和蓮藕的香味。那是壹年中最豐盛的豐盛食物,是師生們勞動的結晶!
我從二中調到老家上江高中,那時候我舅舅從四中調到上江當校長。他剛到學校的那天,學校裏沒有壹間宿舍,連床上的木板都沒有。最後,他從池塘裏胡亂撈出壹些學生留下的木板,在太陽底下曬了幾天後,用作他的床板。他晚上睡在教室地板上,早上蓋壹個卷,學生還有課。後來終於騰出了壹個10多平米的學校辦公用房作為臨時宿舍。新校長的工作作風和真誠細致的態度贏得了全體師生的支持。學校的管理也發生了變化。每天都進行早操、早晚自習和課間練習,以及普通的文娛活動,特別是學校的墻報和黑板報,成為全體學生施展才華的園地。每個星期五,不同班級的學生會聚集在壹起,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寫下美麗的散文,名言警句或學生的練習。每周的黑板報都會由老師打分,在校園內公布。那時候“優秀”和“流動紅旗”才是最精神的獎勵!每年三好學生都會被學校表彰獎勵。壹張證書或壹支筆或壹個筆記本,總會影響妳走過無數個春夏秋冬。正是這樣壹種平靜、祥和、互助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使教師具有了崇高的道德操守。時至今日,在我人生的壹次次經歷中,我常常會感激很多老師在平凡而艱難的歲月裏給予我的鼓勵和關懷。是他們幫我走過坎坷的臺階,讓我站起來,走過那些因為家庭的窘迫而帶來的灰暗時光。他們給我的光,也許像夏夜的螢火壹樣轉瞬即逝,但也像秋菊的光華和三個老冷朋友的性格,引領著我們在知識的殿堂裏上下求索!對於農村中學荷花池的記憶,除了那些懵懂中的快樂時光,最值得我們珍惜的是辛勤園丁無私無畏的愛!《胡艾蓮說》中“出汙泥而不染,揮之不去而不妖”的贊美,就是嚴師最真實的寫照!當年走出山門的學子,如今已經各奔東西,在家族事業和事業的道路上,用最平淡的勞動和最樸素的生活之美創造價值。
彈指壹揮間,二十多年過去了。再壹次走進母校,只見昔日泥濘的道路變成了水泥路面。以前的泥塘、荷塘都是亭臺水榭,有樹有花。山村裏穿著校服的孩子們走過綠樹成蔭的校園,笑聲蕩漾在校園上空。寬敞明亮的教室,信息時代的語音室、電教室,科普書籍、文學報刊齊全的閱覽室,嶄新的高低床學生宿舍,幹凈整潔的師生食堂,幹凈香甜的自來水,寬敞的籃球場、足球場……讓我感覺恍如隔世!這是我幾十年前從未聽說過或想過的事情。在這裏讀書的外甥女告訴我,她現在可以享受高原農牧民子女每月100元的補助!這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農村教育改革發展的真實佐證。窺壹斑而知全豹!新時代的山村少年,無法想象過去的歲月,卻可以追求更好的未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雨露,他們是新壹代的荷花!正好趕上好時光,我有更新更亮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