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寺,坐落於石後鄉光榮村。
始建於唐代,確切時間有三種不同說法。
據南宋《三山誌》、清李拔《福寧府誌》、盧建其、張君賓《寧德縣誌》作“唐大中元年(847)建”,明萬歷《福寧州誌》作“大中二年(848)建”。
韓信同《重修安仁寺碑記》作“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建”。
時由開山祖師玄證募化裏人陳侍禦,舍宅第、水田、山園數百畝建造。
鹹通元年(860),賜額“安仁”。
宋開禧元年(1205)、元至元十九年(1282)兩度重建。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知縣汪大潤、遊擊林佗、守備黃家相(乾隆誌作“黃天相”)捐俸重修大雄寶殿。
乾隆二十年(1755)重建山門,並修大殿。
現存寺院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塑像,面闊五間,進深六間,擡梁穿鬥混合結構,重檐歇山頂,高約九米,保存完好。
2003年12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仁寺歷史悠久,幾經興廢,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跡較多。
寺院大殿門口有壹塊“敕賜安仁寺”的匾額,是康熙三十四年修造大殿時所立。
大殿天井中保存嘉靖年間修寺碑和多個石槽。
另外還有宋代覆蓮紋柱礎、神奇奧妙的“金剛石琢”等珍貴文物。
寺後有壹座清代的僧人墓塔,造型古樸,保存完整。
安仁寺山環水繞,自然風光獨特。
寺前後有十景,名曰“鐘山廣樂”、“鑒水清暉”、“文峰聳筆”、“卓錫飛泉”、“雲留石洞”、“霄舉旗岡”、“黃金錫印”、“橫空玉枕”、“唱曉碧雞”。
並載入乾隆版《寧德縣誌》。
正由於安仁寺風光旖旎,殿閣宏偉。
自宋以來,遊人不絕,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客的題詠。
南宋嘉定三年(1210),曾任柳州知州的東山人陳紀應寺住持通壹之請,撰寫修寺碑記。
元至元十九年(1282)寺院重修,理學家韓信同受邀親撰寺碑,碑文今仍完整保存於地方誌中。
明天順元年(1457)任寧德教諭的江西鄱陽人李輔在遊覽安仁寺時,留有七律壹首。
詩曰:“翠微深處有袛園,門外惟聞鳥雀喧。
兀兀樓臺經歲月,欽欽鐘鼓應朝昏。
花飛春院奇香謁,雲護珠林綠影屯。
疊嶂層巒增勝概,依稀風景似桃源。”詩人通過細膩深入的觀察,將安仁寺周圍清幽動人的山水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
在安仁寺還流傳著壹個“安仁和尚下暖雪”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明了古代寺院生活的安逸舒適。
這從南宋陳紀《重修安仁寺碑記》中可以得到印證。
他說:“浮屠氏逸居飽食,視以為當。
然而不知所從來者。”字裏行間充滿著批評的口氣。
追問
我說的是溫州的
追答我以為是這個,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