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蔡文姬
蔡文姬 本名蔡琰,“文姬”是其表字,陳留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她學識廣博,能言善辯,擅長音律,其父蔡邕是東漢末年著名學者,擅長文學、數術、天文和音樂。 蔡文姬 的壹生充滿了坎坷與痛苦。先嫁給了河東人衛仲道為妻,但不久丈夫病故, 蔡文姬 只好回到娘家陳留(今河南杞縣南)。
不久董卓亂京,後來董卓死後蔡琰為董卓部將所擄,並於東漢興平二年(195年)匈奴入侵中原, 蔡文姬 被匈奴人擄去。不過比起其他被擄去的百姓來說, 蔡文姬 還算是幸運的,或許是她出眾的相貌和她過人的學識,被匈奴人中僅次於單於的首領左賢王看中並成了他的夫人。盡管在異國他鄉成了家,還為左賢王生了兩個孩子,但她始終無法忘記中原的父老鄉親。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因和蔡琰的父親蔡邕相熟,對蔡邕無嗣感到難過,相當同情蔡琰的遭遇,遣使以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安排其再嫁同鄉陳留董祀,“文姬歸漢”亦成為中國有名的故事。
後來董祀為屯田都尉,犯罪論死,蔡琰親自向曹操求情,時值嚴冬,曹操當時正大宴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向在場賓客介紹 蔡文姬 ,史載 蔡文姬 進場時“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曹操最後同意特赦董祀的死罪。
2 、 李清照
李清照 ,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 李清照 的父親李格非就是當時齊、魯壹帶知名學者,官至禮部員外郎。 李清照 自幼聰慧,在父親的培養熏陶之下,工詩詞,能文章,善畫墨竹,字也寫得非常好。
建中元年,18歲的 李清照 嫁給了趙明誠。婚後,夫妻恩愛,伉儷情深,壹起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搜集和整理,***同見證了東京汴梁的繁華歲月。金兵入據中原,繁華頃刻破碎。 李清照 與趙明誠美好而寧靜的家庭生活也隨之破滅,開始了流寓南方的孤苦後半生。建炎三年,49歲的趙明誠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只給46歲的 李清照 留下15車古籍文物和半部沒有完成的《金石錄》。之後 李清照 孤獨壹身,顛沛流離於江浙皖贛壹帶。
紹興元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鐘氏之家,壹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
李清照 晚景頗為淒涼,曾孤寡再嫁官右承務郎、監諸軍審計司官吏張汝舟,但不久隨即離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後期的詞中,多寫閨中思夫及國破家亡之情,她的詞中充斥著深深的愁絲。
3 、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 ,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陜州區)人,祖籍隴西上邽(今甘肅清水縣),唐代女官、詩人、皇妃。
據《新唐書》記載,婉兒將生時,其母鄭氏夢見壹巨人,交予她壹秤,並稱“持此稱量天下士。” 上官婉兒 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儀鳳二年,武則天召見了 上官婉兒 ,當場出題考校。婉兒對答如流,文章須臾而成,武後甚是喜歡,免去奴婢身份,令其掌管宮中詔命。
上官婉兒 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成為盛唐時期的“無冕女皇”。這些足以表現出了 上官婉兒 的智慧、靈氣、才華等等,也是因為這些, 上官婉兒 穿梭於朝中重臣之間。有“巾幗宰相”之名。後來,因為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 上官婉兒 與韋後同時被殺。
4 、 卓文君
卓文君 ,原名文後,西漢人。為四川臨卭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十六歲時嫁人,幾年後,丈夫過世,返回娘家寡居。
司馬相如 到卓王孫家裏赴宴,得知 卓文君 新寡,便彈奏了壹曲《鳳求凰》,傾吐愛慕之情。文君聽了相如的琴之後,當夜與相如連夜私奔逃到成都。
《西京雜記》記載:“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在成都時,夫婦二人壹貧如洗,只好回臨卭開小酒店為生, 卓文君 賣酒, 司馬相如 洗碗,生活清苦。
卓文君 之父卓王孫得知後,在朋友勸諫下資助他們,才使得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傳說後來 司馬相如 與 卓文君 生下壹個女兒,司馬氏,喚名琴心。
但後來 司馬相如 被舉薦做官後,竟做出了棄妻納妾。但是當時 卓文君 以壹首《怨郎傳》挽回了丈夫,終於是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