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代證偽辨析

歷代證偽辨析

阿明胡應麟統計了四個正確的錯誤。“我把秦漢古書都看了壹遍,我查了它們的真偽。”雖然這個萬分之七的比例並不準確,但足以說明古籍偽造的嚴重性。中國的假書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出現的很早。阿清王朝學者龔自珍在《家學策問二》中說:“偽書不僅後世有,戰國時,人靠三皇五帝,或周初俗儒,人靠孔子答問。”這些偽書的出現混淆了史料的真偽,模糊了文獻的真實價值。清末張之洞說得好:“壹分真假,古書去壹半。”(《宣萱·余》)。研究的基礎壹開始就不穩固,更不要說以後的分析和結論了。正因如此,阿清姚基衡把辨偽工作視為“讀書第壹義”。(《古今偽書序》)。梁啟超曾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指出:“無論做什麽樣的學問,都要始終以求實為基本工作。因為如果所依賴的信息是假的,那麽研究的結果當然也是假的,研究工作也就白費了。中國十有八九是從書上學來的,中國的假書很多,所以辨別假書很重要。”可見,考證古籍、古史、古語的真偽,是國學研究的首要任務和第壹步。中國對偽書、偽史、偽論的研究由來已久。古代疑古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歷代從事古籍、古史、古論考證的學者很多,其中相當壹部分人對偽作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總結我國歷代辨偽工作的成就和經驗,研究歷代辨偽的思想和方法,對於指導青年學生學習國學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