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彜文與甲骨文很相似嗎?和漢字同源?

古彜文與甲骨文很相似嗎?和漢字同源?

甲骨文是中國的壹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壹,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壹種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蔔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蔔吉兇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壹般是占蔔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壹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已經是壹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以現有考古資料發現,甲骨文並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經存在。(西安市西郊鬥門鄉花園村原始社會遺址)

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是壹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在總***10余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2500多字。

甲骨文中形聲字約占27%,可見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記載漢語的文字體系了。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裏,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如

今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壹致的。甲骨文中頻繁地提到“羌”這個字,意為奴隸。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其主要特點:

1、在字的構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註重突出實物的特征,而筆畫多少、正反向背卻不統壹。

2、在甲骨文中,有些字有沒有“口”意思是壹樣的。比如“占蔔”與“占”都出自“蔔”這個字。

3、甲骨文的壹些會意字,只要求偏旁會合起來含義明確,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異體字非常多,有的壹個字可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寫法。

4、甲骨文的形體,往往是以所表示實物的繁簡決定大小,有的壹個字可以占上幾個字的位置,也可有長、有短。

殷王武丁占蔔用的龜腹甲

5、因為字是用刀刻在較硬的獸骨上,所以筆畫較細,方筆居多。

由於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銳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所以刻出的筆畫粗細不壹,甚至有的纖細如發,筆畫的連接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結構上,長短大小均無壹定,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故能顯出古樸多姿的無限情趣。

甲骨文,結體上雖然大小不壹,錯綜變化,但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嚴格講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甲骨文由龍山文化時期的成熟文字骨刻文發展而來,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蔔辭,為最早之書跡。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商代晚期自盤庚遷殷至商紂王***約273年,經歷8世12王,這壹時期的甲骨文也應有早晚先後之分。對商代甲骨的分期斷代研究,有多種說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賓依據世系、稱謂、貞人等十項標準劃分的五期說,即第壹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壹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二、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壹時期的書法謹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三、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雕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麽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四、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五、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占蔔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中央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跡。

彜文彜文指的是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彜族群眾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韙書”。明清兩代不少書裏說,這種文字“字如蝌蚪”、“字母壹千八百四十”。根據民間傳說,彜文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最興盛的時期是從明代以後才開始。

古彜文是彜族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是壹種原生的古老文字,它不是借用和摹仿漢字的產物。彜文產生於新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之間,經歷了文字發展的必經階段,彜文典籍的內容涉及範圍非常廣泛,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醫學、算術、地形、地貌、生物、農牧等無所不包,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生產與生活的技能智慧,是彜族人民開發利用所在地自然資源的經驗總結和科學的結晶。

目前發現的古彜文距今有8000年至1萬年。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古彜文可以與中國甲骨文、蘇美爾文、埃及文、瑪雅文、哈拉般文相並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壹,而且可以代表著世界文字壹個重要起源。但由於多種原因,現在貴州能識別彜文的彜族老人越來越少,認識古彜文的彜族老人因為不認識漢文,對古老彜文典籍翻譯不出來,古彜文研究隊伍嚴重匱乏。有關專家呼籲國家和有關省市加大投入,加大古彜文研究隊伍建設的力度,盡快搶救古彜文這壹民族文化瑰寶。

畢阿詩拉祖造字說。四川彜族人多奉此說,許多到四川考察彜族文化的人都搜集到這傳說,但具體細節有差別。壹說畢阿什拉祖(諧音)被其母發現“蹲於樹下正作書,樹上有壹如鴉似貓之怪物,口吐黑血,拉祖即蘸血而書,其母至樹下,怪物忽遁去,……彜族之文字從此而起”(莊學本)。壹說畢阿畸拉貴(諧音)死後。深為自己的經書經支未能傳後而感到不安,後來他變成壹只美麗的白鳥”嘴裏吐出血絲落到樹葉上變成各種各樣的文字”,其子“耿春就用壹根細木棒把這些文字壹壹抄寫下來,……把這些文字整理傳給別人,彜文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張純德)。

伯博耿造字說。這壹說主要流傳於雲南民間(王昌富)。

吉祿造字說。黔西北地區傳說彜文的創始者是壹位聰明的老人,名叫吉祿,他開始刻劃六種家禽和六種野獸的形象,並到樹上紀年,到石上紀月,形成了同漢字完全不壹樣的獨特的彜族文字(王桂馥)。

杜米那確左造字說。《彜族古歌》中有杜米那確左大神教人們用樹葉當紙,用紅土當墨創寫了彜族文字的傳說。與此相類似的是《尼蘇奪節》中有圖納到天上向六貝神仙人求得文字和理書的記載。 密阿疊造字說。丁文江於1935年編輯出版舞文經典《爨文叢刻》,譯者羅文筆在其中的《帝王世紀·人類歷史》前序中說,“從人類始祖希慕遮之時,直到撮侏瀆之世,***有三十代人。此間並無文字,不過以口授受而已。流於二十九代武洛撮之時,承蒙上帝差下壹祭司密阿疊者,他來興奠祭,造文字,立典章,設律科,文化初開,禮儀初備。”

恒本阿魯造字說。見於《西南彜誌》卷九的記載,說他發現了天地的根源,創始供奉祖先,並創造了彜族的象形文字。

伊阿伍造字說。亦見於《西南彜誌》卷十的記載,說他是壹個“聰明無比”,能知天文地理,創造了彜文並且寫了許多歷史書籍。

阿軻造字說。這是壹種流傳廣泛,歷時久遠的說法。雲南《滇系·雜載》記載:“漢時有納垢酋之後阿町者,為馬龍州入,棄職隱山谷,賀爨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千八百四十有奇,號書組。”貴州《大定縣誌》卷十三風土誌也有記載:明朝“安國亨所譯夷書九則,內載阿町唐時納垢

彜文

酋,居巖谷撰爨字,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壹千八百四十,號曰韙書,即今彜字。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會意諸義”。《天啟滇誌》、《壹統誌》、《雲南通誌》(舊)、《景春雲南誌》、《開化府誌)等也有類似記載。

宋朝編《淳化閣帖》內收了最古的《蒼頡書》和《夏禹書》,前人均無法釋讀這兩帖古文字。而今人劉誌壹(1990)卻用古彜文成功破譯了《蒼頡書>;和《夏禹書》。

快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