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字的筆順筆畫

四字的筆順筆畫

四字的筆順筆畫是豎、橫折、撇、橫折、橫。

1.字源演變

四,指事字。最早見於甲骨文,以積劃成數的方式表示數字四。其造字原理與“壹”“二”、“三”相同,隸定為“亖”。這種寫法亦見於西周以至於漢代的金文中,在很長的壹段時期內與寫作“四”者並存。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

另壹系列的字形最早見於春秋時期,有繁、簡兩式寫法,。將金文的橫筆豎寫,就成了“llll”;將“llll”與“二”合寫,就成了。有的金文在的基礎上再加“二”,強調“四”與“二”的倍數關系。

對於這種字形的分析,歷來有不同的說法。《說文》認為是“象四分之形”,雖可驗證構形為的壹個,但卻對其他更多的寫法不能盡釋。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認為“四”即“泗”的本字,是以象形的手法表示“鼻涕”的意思。

盡管尚乏書證,但從文字構形來看卻很有道理。如此則“四”用作數詞是假借。春秋時的繁式寫法在戰國以至於東漢時期又繁衍出許多異體,但最後都被淘汰。而簡式寫法則歷經各代,沿襲至今。

2.古籍釋義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從四。?,古文四。亖,籒文四。四,陰數也。自壹篇列壹部、三部,十三篇列二部,二篇列八部,三篇列十部。數未備也,故於此類列之。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從四。謂囗像四方,八像分也。息利切,十五部。?,古文四。小篆略改之。亖,籒文四。

此筭法之二二如四也。二字?畫均長、則亖字亦四畫均長,今人作篆多誤。《聘禮》:四享。鄭註曰:四當為亖,書作三四字或皆積畫,字相似。由此誤。《聘禮》註雲:朝貢禮純四只,鄭誌、荅趙商問四當為亖。

周禮·內宰職註:天子巡守禮制幣丈八尺純四?,鄭誌、荅趙商問亦雲四當為亖。《左傳》: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劉炫謂:四當為亖,皆由古字積畫之故。按《說文》之例,先籒文,次古文。此恐轉寫誤倒。

唐韻《集韻》:並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陰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為四。《易·系辭》:天壹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閑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為悉。按《正字通》:雲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