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尊師重教的意思

尊師重教的意思

尊師重教的意思是尊敬老師,重視應該遵循的道理。

如下:

“尊師重教”出自《禮記·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壹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中國古代壹部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壹篇,寫作於戰國晚期。人們把教師與天、地、君、親並列敬仰。

最早記載我國尊師重教的古籍是《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嚴師難後道尊。由此說明尊師是最重要的。才會使人重視學習;中國古代對於尊師有壹整套嚴格的禮數法度,《禮記·曲禮上》載。禮,聞來學,意思是學習之禮,只聽說到老師處學習,沒聽說讓老師上門來教的。

只聽說別人主動來學,沒聽說主動去教人的,足見師道之尊;尊師的禮數套路嚴格細致,諸如出行、站立、路遇、談話、飲食、穿戴等都有詳細的條目規定,比如跟老師出行。不可越過老師而與旁人答腔說話。在路遇老師。再拱手向老師表示敬意。

老師問話就答,面前倘有老師的書籍或琴瑟等;應跪著把它搬開,陪老師閑坐,老師問事,要等老師說完才回答,向老師請教時要起立。老師召喚時,以示恭敬,中國古代有壹整套嚴格的避諱制度“子孫要避諱父祖之名”百姓要避諱官長之名。

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尊師重教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可見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樂正克(約公元前300—前200年),姓樂正,名克,戰國時魯國人,思孟學派的重要人物,孟軻的學生。據《禮記·王制》載:“樂正崇四術,立四教”。他是以職業為姓,他的祖先是學官。樂正克是深得孟軻信任的高才生。戰國時代儒分為八,其中壹派就是“樂正氏之儒”。

尊師重教意思是說尊敬老師,重視師長的教誨。尊師重教出自《禮記·學記》是《禮記》中的壹篇,由西漢戴聖編纂。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大凡求學時存在的問題,尊敬老師是難能可貴的。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學業。

所以君王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對待臣子的有兩種情況:當他作為君主老師時,則不以臣子相待。根據大學禮制,給天子授課,授課的臣下無需北面而居臣位,這就是為了表示尊師重道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