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朝方士徐福是從哪裏起航東渡的?是現今的哪裏?

秦朝方士徐福是從哪裏起航東渡的?是現今的哪裏?

說到徐福東渡,人們難免會問,徐福東渡的起航港在哪裏?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這壹問題其實也是徐福研究中的壹個熱點問題。從各方學者所列舉的起航地點來看,幾乎包括了整個中國海域,不過中心大致圍繞在山東半島所在的渤海、黃海地區。有人說徐福是從江蘇贛榆啟航的,有人說是從山東黃縣(龍口市)啟航的,有人說是從徐山啟航的,也有人說是從河北繞按(鹽山)啟航的,還有人說是從山東瑯琊啟航的。除此之外,我國臺灣學者還提出了從浙江沿海啟航的說法,日本學者提出廣東沿海啟航的主張,不過,經過論證,這兩種說法的可能性極小。

江蘇贛榆啟航說,這壹說法是建立在認定贛榆的徐福村就是徐福故裏的基礎之上的。這壹觀點為我國地理學家羅其湘、徐福研究專家汪承恭最早撰文提出的,他們認為,徐福第二次出海東渡的起航點,據實地考察是在離徐福故鄉徐福村不遠的海州灣沿岸的嵐山或連雲港附近。並斷言秦始皇三到瑯琊,有兩次到過贛榆,秦始皇最後壹次東巡(公元前210年)由江南渡江並海上,北至瑯琊時,徐福在他的家鄉壹帶又壹次見到秦始皇,並再次受命出海。另外,據贛榆的《徐福故裏古遺跡考察材料》稱,在贛榆大王坊村附近古河中,曾發現壹廠距今2000年的造船木材,認為是徐福造船遺留。繼而論證,徐福在這裏造船,以荻水口入海東渡是有根據的。並肯定地指出,在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遊,五六月間,來到秦東門,為秦東門建成和徐福東渡舉行盛大海祭,徐福率隊出荻水口進行東渡,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山東黃縣(龍口市)啟航說也主要是基於黃縣可能是徐福故裏的論證。龍口市徐福研究專家李永先曾撰文認為,徐福東渡從瑯琊徐山和黃縣北海岸(今登州灣)這兩個海港啟航,不僅從《史記》中可以找出根據,後來也有許多古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並指出徐福第二次東渡是從黃縣家鄉啟航,徐福從黃縣北海岸東渡,這裏就是後來的登州灣。他還論證說,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再次相信徐福的謊言,為徐福第二次東渡配備了射手。他還親自在芝罘(今煙臺)射死壹條大魚,象征為徐福東渡掃清道路,徐福第二次東渡即在這壹海域的黃縣北海岸(今登州灣)啟航。

河北饒安(鹽山)啟航說的,主要依據是這裏有千童縣,據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記載,饒安縣,北至州九十裏,本漢千童縣,即秦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漢以為縣,屬渤海郡。靈帝置饒安縣,以其地豐饒,可以安人。有的學者據此認為,徐福當年在鹽山縣壹帶招募童男童女,並百工、水手、弓箭手等人,最後乘船經無棣溝入海,輾轉漂泊,最後到了日本。

徐福自徐山啟航說,是流傳最久,史書記載最多的少數入海地點之壹,影響極大。其主要依據為北宋《太平寰宇記》引《三齊記》雲,始皇令術士徐福入海,求不死藥於蓬萊方丈山,福將童男童女二千人於此山 *** 而去,因曰徐山。元人於欽所撰《齊乘》也記載有,又東徐山,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二千人會此入海采藥不返。民國年間成書的《增修膠誌》轉引《三齊記》也說,小朱山又東徐山,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二千會此,入海采藥不返。這些記載均證明,徐山為徐福入海求仙之地,從位置看,徐山位於膠州灣南側,距徐福活動中心瑯琊不遠。從此招募童男童女、百工、神射手等,起航東渡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從自然條件看,這裏有茂密的山林和優良的港灣,也具備制造和停泊船只的條件。

瑯琊(山東省膠南市西南)是目前多數學者認可的徐福東渡啟航港。首先,瑯琊在當時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在春秋時期,瑯琊就已讀是強大的越國的古都。戰國時,瑯琊更是齊國大邑,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是少有的富饒之地。秦統壹後,瑯琊仍為當時全國少數政治、經濟、文化發達的中心城市之壹,亦是26郡中唯壹瀕海的郡治所在。因此,瑯琊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人口資源豐富,而這些條件對費以巨萬計的徐福東渡物資的籌集,人員的招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次,除狼牙山外,附近還有徐山以及大小珠山等,山上有著大量的優質木材,具備打造木船的充足條件。再者,瑯琊自春秋以來,就是優良港灣和海軍基地,秦統壹後,瑯琊港北接齊、燕、南連吳、越附近屬花崗巖侵蝕性海岸地貌,水深港闊,起航條件極佳。因此,徐福就是在瑯琊第二次出海東渡的,這壹觀點為多數學者所認可,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仍有待進壹步論證,以取得壹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