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十二生肖什麽時候出現的?

十二生肖什麽時候出現的?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壹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

並以此形成壹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征。

擴展資料:

古時候,為了讓貧民百姓也能記住自己出生的年號,就使用了最簡單的動物紀年法,後來稱其為“生肖年”。

十二生肖的起源很早,考古發現的戰國末期睡虎地秦簡與放馬灘秦簡《日書》中已經出現配有幹支的十二獸,在獸名、幹支排列上與後世十二生肖總體相似,其使用方法、占蔔邏輯也與後世生肖相類,由此可推測睡虎地秦簡與放馬灘秦簡《日書》中出現的配有幹支的十二獸應是後世十二生肖的雛形,十二生肖紀年始於東漢時期。

我國古籍中記載,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幹支紀年法”,即用10個天幹符號,相配合來紀年。同時,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種動物來簡單紀年。到隋朝時中原歷法傳至中國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他們在歷法的紀年上僅吸收了十二種動物紀年法。

百度百科-十二生肖的來歷

百度百科-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