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知道“鐘”姓的由來?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幾?

誰知道“鐘”姓的由來?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幾?

鐘姓是個擁有人口較多的姓氏,在當今中國姓氏中居於第56位。

關於鐘姓形成的時間及原因,古人的譜牒學家說法不壹。唐人林寶《元和姓纂》雲:“鐘,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犁,仕楚,食采鐘離,因氏焉,子孫或姓鐘氏。楚有鐘儀、鐘建,又鐘子期與伯樂為友。項羽將鐘離昧,昧中子樓(應為接)亦單姓鐘氏。”這裏所說的“宋微子”是殷紂王的哥哥,西周初期受周公旦之封在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為宋國的開國君主;宋桓公是宋國第19位國君,他有曾孫叫伯宗,在晉國任大夫,被稱為“晉之賢者”但因忠直敢諫,得罪了執政的卻氏,結果被殺。伯宗的兒子州犁逃到楚國,後任太宰,食采於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其子孫以邑為氏,分為兩姓,壹支為復姓鐘離。春秋時楚國有鄖公鐘儀,大夫鐘鍵,還有善於聽琴、與善鼓琴的伯樂結為知音的鐘子期。秦末有伊盧(在今江蘇連雲港市海州鎮西南)人鐘離昧,為項羽將,其第二子接,開始居於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為避仇,省“離”單姓鐘氏。

據《左傳》記載:魯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鄭人“囚鄖公鐘儀,獻諸晉”;魯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晉三卻害伯宗,譖而殺之,及欒弗忌。伯州犁奔楚”。這說明在州奔楚之前楚國早已有鐘氏。因此;宋人鄧名世《古今氏書辨證》說:“鐘建乃儀之後,而子期又建之孫,皆非出自州犁”,“今宜曰:鐘儀之先仕楚,以所食邑為氏”。但是,鐘儀的先人“食邑”在何地?鄧名世沒說,古籍也沒有記載,所以,清人張澍《姓氏尋源》認為鐘氏“當是以官為氏”。據《周禮·春官》記載,古代有官名鐘師,掌擊鐘奏樂。如按張澍所說,則鐘姓最早的壹支系以官為氏,是周期樂宮官鐘師後代。

如上所述,行秦時期的鐘氏,主要居住在楚國境(今湖北、湖南壹帶)。從漢代開始,以後數百年間,潁州長社壹直是鐘氏的發展繁衍中心,這裏曾孕育出許多傑出人物,所以,許多姓氏書均說鐘氏望出潁川(郡治在今河南許昌市東),鐘氏族人大都以“穎川”為堂號。東漢時,長社人鐘皓,隱居不仕,在密山以詩律教授,門徙達千余人,其7世孫鐘雅,西晉末隨晉室渡江,居於建康(今江蘇南京), 在東晉元帝時為丞相記室參軍,後官至禦史中丞。據《臺灣省通誌·人民誌·氏族篇》載,晉代從中原入福建省***13姓,其中有鐘姓。與此同時,鐘氏還有遷居今浙江紹興者。鐘雅的7世孫鐘嶼,為南朝梁永嘉縣丞,嶼子鐘寵為臨海令,避候景之難,徙居南康贛縣(今江西贛州市)。南朝末、隋初有鐘士雄,曾為南朝陳伏波將軍,史書稱其為“嶺南酋帥”。嶺南,指五嶺以南,相當今廣東、廣西二省及越南北部壹帶。這說明南朝時嶺南的少數民族中也有鐘氏。唐初,光州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隨從將佐有鐘德興,後在福建安家。唐代,鐘氏還分布於今山西、四川、廣東廣州、安徽合肥等地。宋、元、明時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寧化等地,廣東的南海、南雄、蓮嶺、潮州、梅州、興寧等地均有鐘氏的聚居點,從清乾隆時開始,閩、粵、鐘氏陸續有人遷居至臺灣,後有些人又徙居海外。

三國時,魏有大臣、書法家鐘繇,潁川長社人,文帝時任廷尉,明帝時任太傅,故人稱“鐘太傅”;其書法博取眾長,兼善各體,尤精於隸、楷、與晉王羲之並稱“鐘王”。鐘繇之子鐘會,官至司徒,為司馬昭重要謀士、博學,長於名家之學。南朝有文學批評家鐘嶸,潁州長社人,歷仕齊、梁二朝,所撰《詩品》,品評自漢至梁100多個詩人,在文學史上有重要位置。唐代有睿宗時宰相、書法家鐘紹京、系鐘繇10世孫。南宋初年有洞庭湖地區農民起義首領鐘相,隊伍發展至數十萬,曾被推為楚王。元初有循州(今廣東龍川)畬族人鐘明亮,曾率眾萬余人起義,歷時2年;元代還有戲曲家鐘嗣成。明代有文學家鐘惺。清道光年間有湖北崇陽農民起義首領鐘人傑,曾稱鐘勤王。近代有植物學家鐘觀光。由此可見,鐘氏為中國的文明與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