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壹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壹臺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制造成功。
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壹臺儀器――“候風地動儀”,準確地報告了西方千裏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誌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2、蔡倫?
紙的發明家蔡倫的名字也許鮮為人知。與他的重大發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視的程度的確使人瞠目,有些大部頭的百科全書裏甚至沒有壹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標準的歷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
由於紙的重要性顯而易知,所以有關蔡倫史料的缺乏會使人們認為他這個人物是純屬虛構。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就清楚地說明蔡倫確有其人。
3、畢升?
發明創造: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4、杜詩?
杜詩 ,(?-38)東漢機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縣(今河南)人。光武帝時,為侍禦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制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擴展資料:
意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壹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壹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而後,在1861~186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將這些發明的意義推到了壹個高峰,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恩格斯則在《德國農民戰爭》中明確指出:“壹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藥。
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壹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司南),印刷術,火藥),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蔡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畢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