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口譯
此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似持棒驅畜。本義指放牧動物,引申指放牧地、郊區。在古代,放牧也意味著統治和管理。古代是牧民統治人民,不同於現代表現遊牧民族的牧民。當放牧指管理者和統治者時,它被用作名詞
第二,古籍的解讀
1,還有《夏關鮫人》:夏祭先牧。註:第壹種馬人。
2,而且牧師是掌管牧場的。《左傳》二十八年:如果沒有行者,誰來牧羊?註:牛月木,馬月溪。
3.喪元年:少康仍牧。
4、和《爾雅釋第》:郊稱牧。稀疏:字可以放牧。淑木發誓:至於商業郊區木葉,王朝發誓,是的。《書傳》:郊區三十裏的壹個地名。
5、和《錢熠卦》:謙謙君子,謙和自牧。註意:放牧和飼養也很重要。
6、及《小二丫》:牧,親也。揚子方言:牧、分、檢。韻社:治理。《書順典》:月為四山牧之日。圖註:九州牧監。
和“呂興”:菲兒只是壹個天生的牧羊人。《禮記·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稱牧。《李周天官大哉》:92梁,1嶽木。為民取地。註:田園,總督也。《前漢為帝史》:停刺史,立州牧。
8、還有《詩風》:從放牧到歸來。傳:牧,天官也。
9、和《禮記·月令》:船翻了。註:主艇官也。
第三,例句
1,西藏人民世代生活在高原上,過著以畜牧業為主的生活。
2.草原上牧草肥沃,牛羊健壯,壹片豐收景象。
那個道貌岸然的牧師給出了壹套他認為相當巧妙的解釋。
4.在陽光下,我們看到綠色的天空,就像春天的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