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晚年分別過著怎樣的生活

孔子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晚年分別過著怎樣的生活

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辛苦,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意思是:小的時候很窮,所以很多粗活都能做。

19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倉儲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孔鯉先孔子而死,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

23歲時孔子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學生有顏路(顏回之父)、曾點(曾參之父)、冉耕等。

大約三十歲左右,最初的壹些弟子來到孔子身邊。此後,孔子壹直從事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相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和代表,故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

35歲時,魯昭公被魯國掌權的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擊敗,逃到齊國,孔子便離開魯國到齊國。景公想封孔子為尼溪田,遭齊相國晏嬰進言勸阻。後來得知齊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沒有辦法,孔子則重回魯國,聚徒講學。

魯定公九年,51歲的孔子仕魯,孔子治下魯國頗有起色,引起齊人警懼,齊大夫黎鋤設計,向魯贈送女樂文馬,造成魯定公不問朝政。這使得孔子與魯公、季桓子等在道德與政見上的分歧難以彌合,孔子最終去魯適衛。

離開魯國以後,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然而均未獲重用。其間,在匡、宋、蒲等地,孔子壹行人多次被困遇險。

孔子在鄭國時,與弟子失散,孔子獨自站立在郭東門。有人告知子貢,東門有人儀表像喪家之犬。弟子終把孔子尋回,並將此話告訴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顛沛流離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歲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尊為國老,但未受魯哀公的任用。這段期間孔子專註於教育和古籍整理。哀公十二年冬,孔鯉先孔子而死。哀公十四年,顏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恒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告季孫”,孔子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前479年,孔子逝世,終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

回首壹生,孔子說:“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