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篇壹
上午離單位出走,巡視了東溝,下村,大陽壹帶,但見萬物復蘇,桃杏爭寵,長河兩岸,麥草青翠,天下壹派太平生機之景,遂至國保單位湯帝廟,拜謁祈福,願天佑華夏,早日實現中國夢。
購書兩本,壹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壹本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
雖然春天不是讀書天,但春節放空至今,腦袋不易長期閑置,該激活運轉了。
此為《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系列之“序”。
但這個“序”字,蘇東坡壹輩子可沒寫過用過壹次,原因無它,此乃其祖父名諱也。
所以老蘇壹輩子作品前面的“序”都變成了“引”。
今天這篇讀書筆記的“引”,是想說,平某的讀書筆記不想完整系統的引用,而只想把觸動心扉的情節和感悟,分享出來,因此可能是非常碎片化的。
這是因為從時間和精力上,是有困難的。
這可能與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精神上是非常契合的,他在這本書的“序”中開宗明義: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麽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
哈哈,這麽坦誠的話確實也道出了平某的心聲,不讀書不分享,這生活實在無趣啊。
作者全家赴美之時,帶了很多關於蘇東坡的珍本古籍,當時他確是想寫壹本關於蘇東坡的書的,或是翻譯些他的詩文,即便這些事不能達成,老林的想法是: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現在我能專心致誌寫他的這本傳記,自然是壹大樂事,此外還需要什麽理由嗎?閱讀到此時,平某深感認同,怎樣才能與有趣的人交流,就是閱讀他留下來的作品啊。
現在的微博微信看似把妳和“有趣的人”的距離拉近了,但除了滿足妳好奇的窺視,還更應該通過作品來與其真正的交流。
只有閱讀,才能通曉壹個“有趣的人”全部,也只有閱讀,才更可能深刻理解其命運和性情。
蘇東坡壹生屢遭貶降,甚至遭到逮捕,但他無所畏懼,像壹陣清風“愉快”的度過了壹生。
老頭兒自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眼前見天下無壹個不好人。”這和平某的“看到的每壹個女孩都是真美女”,有異曲同工之妙,實際上,當妳打開心扉之後,觸目所及,皆是美好。
嘴有多毒,心有多苦,所以那些心下戚戚成天生活在憤怒仇視當中的人,是可憐之人,是真有病,得好好治。
老蘇有這樣的好性情,林語堂總結其是“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眾產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觀”。
傳統文化不能丟,天下沒有新鮮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沒離開過“儒釋道”。
讀完序言,作者正式進入正文章節,在第壹章和第二章裏,老林簡略凝練了老蘇的“壹生”和“出生”。
裏面談到如何寫作的觀念,蘇東坡化身語文老師,這樣教誨:“做文章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見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讀到這裏,平學生提筆旁註“順勢(行);量力(止)”,順勢而為,量力而行,確是我工作做事十余年的總結,做文章也是如此,“何時行,何時止是無規矩法則可言的”,行雲流水,說的就是自然不做作。
自然不做作的文字,才是好文字,反其道行之,就會“不作,就不會死”,所以作 *** 人,都不能“太作”。
蘇東坡也有將這樣的感受發微信給他的朋友,“我壹生樂在執筆為文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
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與此者也”,閱讀到此,感覺千年之前的蘇前輩並未走遠,對蘇老師的寫作感悟,平某感同身受,敲鍵盤至此,不禁擡頭望了望墻頂,默默的點了三下頭。
“文章本身使人感到快樂的力量,就是文學本身的報酬”。
試想蘇東坡活在當下,該是多麽灑脫啊,老蘇壹定也會開個微信公眾號,隔三差五推送隨筆詩劄,並在文後附上支付二維碼,讀者若感到閱讀的快樂,還可以“供養”或者“包養”。
當然,老蘇是不會在乎的,只是因為好玩。
林語堂閱讀完老蘇七百首詩詞,八百多通私人書簡後,化身蘇東坡自我總結因為是天蠍座,所以才壹生飽經憂患的原因,這和晉城著名的天蠍座研究專家李軍雷先生有壹拼。
林語堂研究說,在天蠍宮下,深度影響了老蘇的命運,“不管是好謠言,壞謠言,他總是謠言的箭垛,太好的謠言,他當之有愧;太壞的謠言,他無端受辱。
這種命運和韓愈的命運相似。
韓愈降生也是屬於同樣的星座,韓愈也是因固執己見而被朝廷流放。”
關於天蠍星座的話題,平某只能引用到此,好友李軍雷曾著《晉城那些知名的天蠍座男人們》,對此有深入研究,所以平某只能建議,李老師要盡快組壹個微信群,將蘇東坡,韓愈拉進晉城的天蠍座群***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