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壹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麽離奇,心裏是這麽蕪雜。壹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中國的做文章有軌範,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前幾天我離開中山大學的時候,便想起四個月以前的離開廈門大學;聽到飛機在頭上鳴叫,竟記得了壹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繞的飛機。我那時還做了壹篇短文,叫做《壹覺》。現在是,連這“壹覺”也沒有了。
1、本段交代編輯本書時面對時事的心情。
2、世事:“紛擾”“離奇”“螺旋”。
3、心情:“蕪雜”“無聊”。
4、蕪雜:雜亂;沒有條理。
廣州的天氣熱得真早,夕陽從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強穿壹件單衣。書桌上的壹盆“水橫枝”,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壹段樹,只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看看綠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壹點事。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除炎熱的。
1、聯系作者當時境況,妳能從“就是……只要……便……”中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2、反復讀本段,仔細體會此段敘事、描寫、議論所表達的情味。
3、本段抒寫編訂本書的意義。
前天,已將《野草》編定了;這回便輪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它改了壹個名稱:《朝花夕拾》。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它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壹閃爍罷。
我有壹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存留。它們也許要哄騙我壹生,使我時時反顧。
1、想想《朝花夕拾》比《舊事重提》好在哪裏?
2、蠱惑:迷惑、誘惑、使人心意迷惑等。
3、“蠱惑”、“哄騙”表達了作者對往事怎樣的態度?
4、本段寫“舊事”對自己的意義。
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文體大概很雜亂,因為是或作或輟,經了九個月之多。
環境也不壹:前兩篇寫於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院和木匠房;後五篇卻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擠出集團之後了。
壹九二七年五月壹日,魯迅於廣州白雲樓記
1、試著找壹個詞把“抄”替換下來,體會“抄”字的準確。
2、本段交代各篇文章內容寫實,文體不壹,境況不同。
擴展資料《朝花夕拾》成書經過
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北京發生“女師大風潮”。直至1926年北京發生“三壹八”慘案前,魯迅正處於因“女師大風潮”與“現代”派的論戰中,同時主編《莽原》。《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就寫於這個時期。
1926年,“三壹八”慘案後,魯迅寫了《記念劉和珍君》等文,憤怒聲討段祺瑞政府,遭到迫害,不得不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盡管生活艱苦,還寫了不少的散文詩和《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等三篇散文。直至受廈門大學聘請於1926年8月26日離開北京南下教書。
到年底在廈門的四個月間,魯迅發現廈門大學的空氣與北京無異,也是汙濁的。見識了種種知識分子的“淺薄”、“語言無味”、人與人之間的“擠軋”,心情處於“莫名其妙的困難之境”。其間魯迅在教學之余,寫了很多作品,這其中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五篇散文。
由於受到革命策源地廣東的吸引,加之許廣平的勸誘,魯迅於1927年1月15日離開廈門,於18日到達廣東,受聘於廣州中山大學。想完成“壹個野心”,就是“到廣州後,對於紳士們仍然加以打擊,至多無非不能回北京。
第二是與創造社聯合起來,造壹條戰線,再向舊社會進攻”。然而,1927這壹年,正是寧漢分裂的壹年。魯迅聯合戰線的夢想落空。“被他攻擊的紳士們,也不少在這時成了要人”。繼而遭到迫害。所以他退出中山大學,在廣州裏頭另找壹個地方居住。
其間,魯迅著手編訂《朝花夕拾》,把先後發表在《莽原》上的10篇文章編訂成冊。1927年5月成集時,把總題《舊事重提》改名為《朝花夕拾》,並作了《小引》,7月又寫了《後記》,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朝花夕拾》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