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以後,各種官修,私撰的古籍分類目錄不斷湧現,分類方法也不斷有所改進。西晉荀勖的《晉中經簿》將六略改為四部,即甲部錄經書(相當於六藝),乙部錄子書(包括諸子、兵書、數術、方技),丙部錄史書,丁部為詩賦等,這就奠定了四部分類的基礎。東晉李充所編《晉元帝書目》根據當時古籍的實際情況,將史書改入乙部,子書改入丙部,這樣,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已略具雛形。
四部體制的最終確立體現在《隋書·經籍誌》中,這部實際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編的目錄,正式標註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並進壹步細分為40個類目。從此,四部分類法為大多數史誌、書目所沿用。清代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分為四部44類,有較大的權威性。
五四以來,我國借鑒西方的圖書分類法,按現代學科體系進行圖書分類。目前,我國各類圖書館普遍采用的是90年代修訂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但是,由於不少古籍很難納入中圖法的分類體系,因此壹般古籍圖書館(庫)的庋藏和檢索,仍襲用傳統的四部分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