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水解散簡介

水解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外臺秘要》卷三引《延年秘錄》:水解散 2.1 處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2.5 註意 2.6 備註 2.7 摘錄 3 《外臺》卷三引《古今錄驗》 3.1 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備方法 3.6 用藥禁忌 4 《千金》卷九 4.1 組成 4.2 主治 4.3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4.4 制備方法 5 《雞峰》卷九 5.1 組成 5.2 功效 5.3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5.4 制備方法 6 《雞峰》卷十四 6.1 組成 6.2 主治 6.3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6.4 加減 6.5 制備方法 7 《醫方類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 7.1 組成 7.2 主治 7.3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7.4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水解散 * 水解散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shuǐ jiě sǎn

2 《外臺秘要》卷三引《延年秘錄》:水解散 2.1 處方

麻黃120克(去節)大黃90克 黃芩90克 桂心60克 甘草60克(炙)芍藥60克

2.2 制法

上六味,搗篩為散。

2.3 功能主治

解表攻下。治天行頭痛,壯熱壹二日。

2.4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患者以生熟湯浴訖,以暖水和服1克。覆取汗,或利則便愈。體強人服2克。

2.5 註意

服藥期間,忌食海藻、生蔥、菘菜、生菜。

2.6 備註

方中麻黃開腠發汗,桂心行血化汗,芍藥和裏益營,黃芩清上中焦之熱,大黃瀉中下焦之熱,甘草調胃和中。蓋天行瘟疫,郁熱自內達外,與傷寒由表傳裏者不同,故雖壹二日之淺,可以汗下兼行。

2.7 摘錄

《外臺秘要》卷三引《延年秘錄》

3 《外臺》卷三引《古今錄驗》 3.1 組成

麻黃1兩(去節),黃芩3分,芍藥2分,桂心1分。

3.2 功效

解肌出汗。

3.3 主治

天行熱氣,外生疤瘡疼痛。

3.4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方寸匕,暖水調下,覆令出汗,日2次。

3.5 制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

3.6 用藥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蔥。

4 《千金》卷九 4.1 組成

桂心2兩,甘草2兩,大黃2兩,麻黃4兩。

4.2 主治

時行頭痛、壯熱壹二日。

4.3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患者以生熟湯浴訖,每服方寸匕,以暖水下,日3次。覆取汗,或利便愈。強人服2方寸匕。

4.4 制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

5 《雞峰》卷九 5.1 組成

麻黃3兩,桂1兩,芒消1兩,甘草1兩,大黃2兩,幹葛半兩。

5.2 功效

預防溫黃、天行時氣。

5.3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空心冷水下。如欲汗,即以蔥豉粥熱投之。

5.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6 《雞峰》卷十四 6.1 組成

米(豆鬥)皮4兩,陳皮2兩半,甘草2兩,丁香皮半兩,桂半兩,縮砂仁半兩,白豆蔻仁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芍藥1兩。

6.2 主治

水谷並果子所傷,下瀉不止,並變痢疾。

6.3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如路上行,即冷水調下。

6.4 加減

赤痢,加烏梅1個,地榆煎服;白痢,加幹姜;赤白痢,加幹姜、烏梅肉煎下。

6.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7 《醫方類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 7.1 組成

柴胡4分,知母4分,瓜蔞4分,青木香4分,升麻4分,茵陳4分,大黃6分,梔子仁6分,石膏6分,芒消6分,黃芩5分,幹葛5分,枳殼(炒)3分,芍藥3分。

7.2 主治

百種傷寒時疾。

7.3 水解散的用法用量

以冷水4大合,和散1匙,空腹頓服,以痢為度。春、夏用冷水,秋、冬用暖水。不退再服。

7.4 制備方法

上為散。

古籍中的水解散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卷十二]辨溫病脈證並治篇

內應。感寒邪者,則無汗,名曰溫病,當以河間法用水解散,審其表裏以解之。水解散,即天水六壹散、防風通...

《醫宗金鑒》:[卷二]辨溫病脈證並治篇

內應:感寒邪者,則無汗,名曰溫病,當以河間法用水解散,審其表裏以解之。水解散,即天水六壹散,防風通...

《醫方集解》:[發表之劑第二]麻黃湯

不能解之,此桂枝、麻黃等所以不可用,而後人所處水解散、大黃湯、千金湯、防風通聖之類,兼內外者之所以...

《幼科證治準繩》:[集之四·心臟部二痘瘡上]見形證治

各等分,煎服。〔活〕治痘出不快,煩躁不得眠者,水解散、麻黃黃芩湯、升麻黃芩湯主之。(海藏雲∶莫若定...

《醫學綱目》:[卷之三十七·小兒部心主熱]痘出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