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在神話傳說中, 中華民族的最早祖先伏羲、女禍是人首蛇身的龍蛇。漢代文物中表現的伏羲、女禍交尾圖,就是“龍的傳人”的形象的說明。 今天所見到的龍的形象,是以蛇身為主體,接受了獸類的四只腳,馬的鬃毛,躐的尾巴,鹿的角,狗的抓,魚的鱗和須... ... 學者們積千百年來人們考證研究的成果,得出較為壹致的結論:龍只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和種象征美好生活的動物;龍起源泉於原始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 據專家們考證,最早以“龍”為圖騰的是長江下遊的古代吳越民族。證據之壹是古代吳越普遍流行著壹種斷發紋身的風俗,以表示他們的“龍子”身分,祈求得到保護;之二是據有古書<<歲時記>>稱龍舟競渡“起源泉於越王勾踐”,把端午作為龍的節日也起源於吳越。 後來,作為壹個***同的觀念和意識形態,龍代表著整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龍。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則叫凰。常用來象征祥瑞。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 據古籍所記載,鳳凰特征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有五彩色、身高六尺許,是天下太平的象征。鳳其甲骨文和風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 另也為中國民間指的四靈之壹(龍、鳳凰、麒麟、龜) 鳳凰的神話傳說,最早是流傳於東方,因此有東方神鳥、長生鳥之稱。 古埃及傳說認為,鳳凰和鷹壹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閃發光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能給人降福添壽;同時認為世界上只有壹只鳳凰,而壽命為五百年。在臨死之時,鳳凰會采集芳香植物的樹枝、香草築成壹個巢,然後點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壹只幼鳳凰誕生了。新生的幼鳳凰就將老鳳凰的骨灰裝進藥蛋中,在蛋上塗上防腐的香料油,帶著它飛到太陽神那裏,由太陽神將它放在太陽廟的神壇上,中國也有類似的傳說。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根據中國學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壹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龍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鱷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鱷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 “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壹些零件和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麕[jūn軍],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獐子。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壹只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麒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大戴禮·易本命》) 這裏的“蟲”泛指獸類,猶如《水滸傳》的英雄叫老虎,是“大蟲”。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鹿本身便是獸中馴良者,有力、善跑,角有藥用價值,肉能食,制成皮革亦很珍貴,大有益於人。傳說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麒麟是以鹿類為主,融合了牛、羊、馬的特點。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麽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對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對龍鳳文化的研究那麽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為周人原居西北,那時的西北,水草豐美,適宜鹿類的生長。 神龍與神鳳的形象被塑造成以後,已經不以只是代表夏、殷兩個民族的標誌。龍、鳳相結合,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開端,只是到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龍、鳳被最高統治者所攫[juě覺]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綜合的意義,而成為最高統治者帝王、後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權利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