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在我國古代曾有壹次人口普查,它是在哪個朝代進行的?

在我國古代曾有壹次人口普查,它是在哪個朝代進行的?

我國是最先搞人口普查的國家,我國明朝搞的“戶帖”,西方統計史學者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

明朝的“戶帖”是壹種戶籍管理制度。洪武三年(1370年)十壹月,明太祖朱元璋派軍隊協助地方進行了壹次人口清查,給每戶發了壹本“戶帖”。帖上首印著“欽奉聖旨”,下面依次填寫戶主姓名、籍貫以及全家人口數,再下面就是全家其他成員的“花名冊”,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與戶主關系等,最後壹項是“戶別”,即屬於“軍戶”、“民戶”或“匠戶”等。戶帖登好後,集中“存轉”,封存於戶部。各地每年都有要上報壹次人員的增減,以便得出全國準確的人中數字。

徽州文書被譽為繼甲骨文、簡帛書、敦煌藏經、明清檔案之後,20世紀中國文獻史上的“第五大發現”,現存數量超過30萬件冊,學術價值豐厚。歷史所圖書館收藏徽州文書始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迄今已有14000余件冊,是目前國內收藏規模較大且為數不多的公藏單位之壹。戶帖初為賦稅通知,作為壹種全國性戶籍登記制度的“戶帖之制”則創始於明初洪武三年。洪武十四年賦役黃冊問世後,戶帖遂趨廢棄,因此流傳至今的數量相當有限。圖示的《洪武四年祁門汪寄佛戶帖》是洪武四年由戶部下發給祁門縣民戶汪寄佛的戶帖,屬存世的戶帖原件中年代最靠前者,稱得上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戶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