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被視為藥學經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學代表作。由於其中含有全國各地的藥物,且歷史悠久,相關學者認為神農的《本草經》不是壹蹴而就的著作,而是東漢以前的本草總結。神農,即炎帝。它是古代傳說中的太陽神。古代有“神農嘗百草,壹日遇七十毒”的傳說。在民間傳說中,神農被尊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他不僅是教人播種谷物的農業始祖,也是教人品嘗草藥、以藥治病的醫學發明家。傳說炎帝神農曾經跋山涉水,嘗遍各種草藥,尋找治病解毒的良藥,以保全性命。神農本草經是根據神農的著作寫成的。
神農本草經載有365種藥物,分為上、中、下三類。其宗旨是“施壹百二十種藥,為君,修命以應天道。”無毒,長期服用不會傷害任何人。欲健身益氣,不老延年,宜去經;壹百二十種中藥都是部長。愛護自然,有所回應。無毒,有毒,酌情考慮。欲止其疾,補其不足,則勝之。藥物125種,因地制宜,輔助治療疾病。有多毒,不能長期服用。欲除寒熱邪氣,破積疾者,必經。“原書共分四卷,第1卷是序言,是藥物學概論;第2-4卷是藥理學理論,按上藥、中醫、方藥論述,即所謂的上經、仲景、夏靜。其內容已涉及藥學的諸多方面。其中記載的藥物中,有200多種仍是我國臨床常用的藥物。
漢代以後,由於人們閱歷的增加,對藥學知識和用藥經驗有了進壹步的了解。藥師對壹些本草著作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總結,其中最著名的是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經註集》,共分三部分,壹是《神農本草經》,二是《名醫別錄》,三是《陶弘景註》。
公元657年,蘇靜和孫昌的戊己、李訓等唐代各醫療機構的高級醫官對本草作了新的總結。這部新修訂的《本草》以《本草經註》為基礎,同時進行全國範圍的藥物調查。並繪制毒品地圖。公元659年,《新修本草》問世,由朝廷頒布,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壹部國家藥典。
到了宋代,民間流傳著壹定數量的本草書籍。金元時期,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文化上,發展都比宋朝慢。雖然在本草學上有所突破,但他的著作規模仍不至宋。這時候臨床實用本草占了主導地位,如:珍珠膠囊、藥法、本草煎劑、吃著吃著、日常本草。
明代中期,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壹定的進步,在天文、地理、水利、農業、科技、文史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醫學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本草綱目》的出版,它是由著名醫師李時珍經過30多年的潛心研究編撰而成的。
李時珍(1518—1593),本名東壁,周琦湖濱山(今湖北蘄春縣)人,出身於壹個世界名醫世家。從65438年到0552年,李時珍開始收集材料,為編纂《本草綱目》做準備。《本草綱目》是李時珍在宋代唐慎微《證本草》的基礎上編纂而成,集唐宋本草之精華。受益於金元明的不足,他們繼承了中國本草研究的傳統,找到了壹條新路,將本草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李時珍親自收集並仔細觀察藥物以得出真相的方法非常成功。李時珍打破了本草學中長期存在的上中下分類,確立了三界十六部的分類,使分類體系更加科學。他還建立了更完善的所有疾病的適應癥分類,並創建了藥物進入經絡的分類。李時珍為了弄清楚每壹種藥,提出了名釋、集釋、辨疑、是非、治、嗅、主治、發明、方藥等八項任務。這八項任務並不是每壹種藥物都有的,有些是五到六項。書中對每種藥物的來源、味道、形狀、采集方法、炮制工藝、藥理研究、組方等都有詳細的描述。特別是在藥物的分類上,采用了科分析、區系、振綱、分類的方法。從無機到有機,從低到高,順序是:水、火、土、石、草、糧、菜、果、木、役、蟲、鱗、中、禽、獸、人系等等。這種以綱為主,看綱為輔的分類方法,在當時是世界上最進步的。書中的植物分類學對植物學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比西方植物分類學的創始人瑞典博物學家林奈(1735)提出的植物分類學早了157年。全書* * * 52卷,記載藥物1892種,將這些藥物分為60類,其中《李時珍》新增藥物374種。比較有特色的是,這本書精心繪制了1100多幅精美的插圖,並附了11000多張藥方。它總結了中國幾千年來藥理學的發展。無論是書中嚴格的科學分類,還是所含藥物的數量,歷代醫書都無法與此書相提並論。《本草綱目》對藥物品種的考證、藥物的臨床應用、藥物的栽培、炮制和制劑都有重要的歷史貢獻。
我國現存第壹部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到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本草綱目《本草綱目》的出版,見證了我國本草學從起步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也見證了我國各族人民在發現、認識和利用中藥的歷史進程中所做的各種實踐和探索,為豐富我國傳統醫學和世界醫學寶庫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