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趙秋舲〔慶熺 〕,鐵巖大空〔殿最〕來孫也。性倜儻,工詩詞,家貧讀書,傲骨風棱,逸情雲上。道光辛巳舉於鄉,壬午連捷南宮,引見歸本班銓選,此才不入詞館,惜哉!弱冠時曾隨其叔祖筱山大令銘宦遊楚北,賦《楚遊草》壹卷。猶記其《金陵雜詩》十首之二雲:“璧月姮娥鏡殿光,六宮學士女兒妝。南朝才子都無福,不作詞臣作帝王。”“出身皇覺忽飛升,孫祖傳家感孝陵。孫作緇流祖還俗,入山天子出山僧。”議論新警,足以奪目。又在楚時,其所聘室卒,作《續離騷招魂》哭之,詞旨悲艷,末題《浣溪沙》壹闋雲:“檢點青衫有淚痕,十年前事最銷魂,偏他細雨又黃昏。鸚鵡壹篇才子淚,桃花三尺女兒墳,不知何處吊湘君?”又《長相思·薄遊西湖》雲:“蘇公堤,白公堤,十裏亭臺高復低,斷橋流水西。杜鵑啼,鷓鴣啼,樓外斜陽壹酒旗,楊花不住飛。”《蘇幕遮》雲:“玉闌幹,金屈戌,簾外長廊,廊響弓弓屧。鬢影春雲衫影雪,如水裙拖,幅幅相思褶。阮弦松,笙字澀。心上燒香,香上心先滅。安得返魂枝底葉,便做青蟲也褪花蝴蝶。”《生查子》雲:“青溪幾尺長,中有雙枝櫓。楊柳小於人,便解留船住。歌聲遏暮雲,酒氣蒸香霧。又落碧桃花,紅了來時路。”此種小令,柔脆輕圓,酷肖北宋人手筆。
〔試註〕
1、 趙秋舲 :趙慶熺[xī](1792-1847),近代詞人。名或作慶熹,字秋舲。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二年(1822)進士,以知縣待選,閑居近二十年,始授陜西延川知縣,以病未赴,久之,改金華府學教授,亦未赴任。倜儻好讀書,弱冠時隨其叔祖趙銘宦遊湖北。中進士後,家貧親老,仍以八股文課徒謀生。擅詩詞,在京應會試時,與同裏葛慶增、梁紹壬、魏謙升諸人,酒座分題,各出所作互為評騭,佳者誇之,不當意者,必糾彈不稍恕。其詞張德瀛《詞征》評為“如魏徵嫵媚,我見猶憐”,譚獻《篋中詞》則稱其“詞名甚著,竊嘗議其剽滑,不能多錄”。然所作實多直抒胸臆,為下層文士不平之鳴者。著有《楚遊草》、《蘅香館詩稿》、《香消酒醒詞》、《香銷酒醒曲》。生平事跡見《國朝詞綜續編》卷九、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魏謙升《香銷酒醒詞序》。
舲 :líng。①有窗的小船。《廣韻》:舲,舟上有窗。《楚辭·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②泛指小船。《淮南子·俶真》:越舲蜀艇,不能無水而浮。
2、 鐵巖 :趙殿最 (1668-1744)浙江仁和人,字奏功,又字鐵巖。康熙四十二年進士,授內閣中書。雍正間以刑科給事中巡視寧古塔督理船廠,彈劾貪官汙吏,以敢言稱。乾隆間官至工部尚書。
3、 大空 :大司空。《尚書·堯典》記舜在部落聯盟議事會中設九官,其壹為司空,由禹擔任,“平水木”,也就是主管水利。明清時期也是工部尚書的別稱。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予之司空致水衡錢,徐議易其名者。”
4、 來孫 :玄孫之子,從自身算起的第六代。亦泛指遠孫。《爾雅·釋親》:“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郝懿行義疏:“來之言離也,離亦遠也。”
5、 風棱 :亦作“ 風稜 ”。①風威;使人敬畏的氣勢。 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提師十萬餘,四海欽風棱。” 顧嗣立註:“《漢·李廣傳》:‘威稜憺乎都國。’ 李奇曰:‘神靈之威曰稜。’” 唐·司空圖《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 煙閣丹青,上將之風稜如在。” 王安石《賀鈐轄柴太保啟》:“屬關掌於支郡,阻面慶於賓榮,瞻企風棱,豈勝欣悚!” 清·惲敬《張臯文墓誌銘》:“ 臯文清羸,須眉作青紺色,面有風稜而性特和易,與人交,無賢不肖皆樂之。”
②猶風骨。指剛正不阿的品格。南唐·尉遲偓 《中朝故事》:“翰林承旨鄭畋為制詞,略曰:早以文學,疊中殊科;風稜甚高,恭慎無玷。”
6、 道光辛巳 :1821年。壬午:1822年。
7、 南宮 :指禮部會試,即進士考試。
《宋史·歐陽修》:“舉進士,試南宮第壹,擢甲科,調西京推官。”明·葉憲祖《碧蓮繡符》第壹折:“去年鄉闈領解,南宮未利。” 明·阮大鋮《燕子箋·入闈》:“山嶽君恩隆重,主南宮大典,濫及愚蒙。”《儒林外史》第七回:“賢契績學有素,雖然耽遲幾年,這次南宮壹定入選。” 清·吳廷華《沈孝子行》:“居身潔白守庭訓,循陔乃厄南宮離。”
8、 引見 :引導入見。舊指皇帝接見臣下或賓客時由有關大臣引導入見。《漢書·兩龔傳》:“徵為諫大夫,引見。”《後漢書·儒林傳上·戴憑》:“自系廷尉,有詔勑出,後復引見。” 蘇軾《轉對條上三事狀》:“臣以此知明主務廣視聽,深防蔽塞,雖無門籍人,猶得非時引見。”
9、 本班 :官制名。清代候選官員,均由吏部按其本人出身資格及歷官食俸資歷的不同,歸入不同的選班。如進士出身者歸入進士班,捐納官員歸入捐班,俸滿推升官員歸入俸滿班等, 各有定制。凡據候選官員本身資格和資歷所應歸入之選班,即為其本班。光緒《大清會典事例· 吏部》: “凡有本班可歸者,仍歸本班銓選。”
10、 銓選 :量才授官叫銓。銓選也是量才授官的意思。古代舉士與選官合而為壹,士獲選即為官。到唐朝試士屬禮部,試吏屬吏部,以科目舉士,以銓選舉官。舉官又分兩途,吏部主文選,兵部主武選。唐朝以後,銓選每代都有更易,然大體不外集吏考試,量人授官之義。清代後期,選人既多,而得官無日,便漸漸變通成例,許應選者自行呈請,分發外省試用。試用有年,得由外省大吏量其資績,報請授官。
11、 詞館 :翰林院。宋·韓琦《王堯臣除翰林學士制》:“曏者旌其藝文,升冠多士,更集郡條之最,久陪詞館之遊。” 元·範梈《二杏》詩:“我昔直詞館,羸馬道路賒;晨往昏黑歸,無由領其嘉。”《大馬扁》第壹回:“我並不是來應北闈,不過是來京遊玩的罷了。因我若要求名,不知中舉中進士入詞館幾時了,還待今日麽?”
12、 筱山大令銘 :趙銘,字筱山。大令為對縣官的敬稱。?缺資料。
13、 楚遊草 :古人有多部詩文集以此名。草:謙辭,草稿、底稿或初稿。
14、 皇覺 :皇覺寺。在今安徽鳳陽縣西北。《清壹統誌·鳳陽府二》: 皇覺寺 “在府東南二裏。明太祖微時,嘗為寺僧。洪武初敕建,改名龍興寺” (移至今縣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明史·太祖紀》: “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15、 緇流 :僧徒。僧尼多穿黑衣,故稱。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城內胡統寺》:“﹝諸尼﹞常入宮與太後說法,其資養緇流,從無比也。” 唐·盧綸《秋夜同暢當宿藏公院》詩:“將祈竟何得?滅蹤在緇流。” 明·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或謂脗合禪機,前身亦緇流中人也。”《西湖佳話·靈隱詩跡》:“老師父佳作……自是詩壇名宿,盧、駱、王 、楊之儔也,決非隱逸中偶然得句者。不知為何遁入緇流?”
〔按〕傳說建文帝兵敗後秘密出家為僧。
16、 聘室 :已定婚未結婚,未婚妻。
17、 鸚鵡 :禰衡《鸚鵡賦》。
18、 金屈戌 :門窗、屏風、櫥櫃等的環紐、搭扣。李商隱《驕兒》詩:“凝走弄香奩,拔脫金屈戌。”明·陶宗儀《輟耕錄·屈戌》:“今人家窗戶設鉸具,或鐵或銅,名曰環紐,即古金鋪之遺意,北方謂之屈戌,其稱甚古。”
19、 廊響弓弓屧 :響屧廊。春秋時吳王宮中的廊名。遺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靈巖山 。 唐·皮日休《館娃宮懷古五絕》之五:“ 響屧廊 中金玉步, 采蘋山上綺羅身。”
屧 :xiè。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