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江漢平原為什麽有這麽多湖泊?

江漢平原為什麽有這麽多湖泊?

江漢平原位於湖北省,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平原地貌。自古以來就被稱為魚米之鄉。因為當地水域面積大,1000多個湖泊到處相連,人們生活得很好。江漢平原為什麽有這麽多湖泊?

被陸地包圍的水域被稱為湖泊。胡夫湖(出流湖)不僅可以維持生態環境平衡和提供水源,還可以調節河流徑流,減少甚至避免洪水,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具有不可估量的自然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因此,擁有江漢湖群的千湖之省湖北成為魚米之鄉。

湖北為什麽有這麽多湖泊?他們從哪裏來?說起湖北的湖泊,我們無法回避歷史上模糊的“雲夢澤”或古雲夢,就從它說起吧。

古籍的“雲夢澤”

若星海的古代文獻並沒有詳細描述“雲夢澤”的具體範圍和形式。有人認為有壹個大湖,有人指湖泊,有人指湖泊、沼澤、洪泛平原的綜合地貌,這讓很多後人不以為然。

壹般來說,古代雲夢最早的文字記載源於《左傳》年的《國之夢》,“雲夢地為義”也見於《尚書》愚公年間的記載。作為楚核心區的壹部分,口語中的古雲夢應該出現的更早,然後出現在更多的文獻中。如《李周誌方》、《呂氏春秋概論》、《淮南子降訓》、《爾雅·迪什》、《楚家人》、《史記·貨殖列傳》、《漢書地理》、《河曲書》、《0755》。

雨季的洞庭湖

子虛賦始於“雲夢者,方九百裏”之年,後來古書描述“雲夢者”越做越大,甚至成為橫跨長江的大湖,比“抱遠山,吞長江,作湯好喝,生生不息”大得多。這要麽是古文的需要,要麽可能是道聽途說,比如範仲淹。

古書使人對古雲夢充滿好奇,於是為了揭開古雲夢或“雲夢澤”的神秘面紗,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在江漢平原鉆探了1000多個勘探孔,獲得了豐富的地下密碼。

江漢史前

燕山運動期間,兩湖平原的地質沈降形成了江漢-洞庭坳陷。此時,長江、漢水未來將到達湖北,窪地出現高礦物質鹽湖。經過幾千年的沈積,沈積了周圍山區的侵蝕性物質。長江沖破巫山後,切穿了厚厚的泥沙層。雖然在兩湖平原上蕩來蕩去,但並沒有形成史前巨湖。

新構造運動後,南陽盆地東部隆起,漢水順利南下,成為長江支流。華容隆起出現在兩湖平原中部,將大平原分為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導致了長江和漢水的源蝕和源積交替。在源蝕過程中,河流基準面下降,河床下切,江漢平原出現長江、漢水的深谷,形成深谷。

追根溯源,河床被上遊來的河流攜帶的侵蝕淤積,河床進壹步淤積,所以河流的水面會更靠近陸地表面。汛期河水會漫過河道,低窪處會形成湖泊和沼澤。河流的遊蕩和擺動會形成曲流和牛軛湖,所以河流會蓄水形成湖泊。

由於江漢平原長江河床基底高於下遊,河流在這裏很難匯聚成史前巨型湖泊,即使有大型湖泊,也是汛期季節性湖泊。因此,江漢平原第四紀地層是河流沈積旋回的多次重復。

地質鉆探告訴我們,在第四紀之後,江漢平原從未出現過這樣的史前巨湖過江。該區地貌為綜合地貌,包括湖泊、沼澤、窪地、洪泛平原、階地和殘丘。因此,新石器時代的祖先會在這裏定居。

江漢湖群

水陸結合反映了水陸形態的季節性變化。祖先可以在這裏小規模定居。劉關、武林、湖沙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洪湖發現西周墓葬。楚王建造了這個狩獵場。但當時的江漢平原內陸並不適合大規模聚集,洪水頻發,如同“地中海”壹般。早期的城市也是按照“地中海模式”分布的。今天,江漢平原中部沒有大城市。

江漢平原,原名湖泊、沼澤、窪地、河漫灘、階地、殘丘等綜合地貌區,也是最適合古代雲夢或“雲夢”的形態。古人曾經看到或聽到的“渡江”湖,是汛期洪水泛濫的短暫景象。這壹幕出現在1931,面積14000平方公裏。1954和1954是洪水的短暫景象。

江漢平原和江漢湖群是初始地形、長江和漢水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雲夢澤的演變。相反,雲夢澤是江漢平原汛期湖泊相連的短期“汛期湖”。古代江漢平原沒有攔水壩和防洪堤。每當汛期來臨,河水就會漫過河道,低窪地區就會被淹沒。

春天的江漢平原

湖北之所以成為“千湖之省”,是因為早期的江漢平原不同程度地低窪、低窪。長江、漢水等支流在此遊蕩激蕩,最先在最低處形成大湖。河流改道後,壹些古道會蓄水形成湖泊。在洪水季節,洪水將它們連接在壹起。汛期過後,他們又回到了相對獨立的狀態。它們只是通過壹些水道與外界的河流相連,無條件地吞噬這些河流。

湖泊濕地

由於季節和年份不同,河流帶來的泥沙和生物碎屑不相等,不同地區的淤積也不相等。有些湖泊會因為淤積而變淺,有些湖泊會逐漸消失,有些較大的湖泊會被分割成較小的湖泊,而較小的湖泊在下壹個淤積階段會變成較小的湖泊。江漢湖群就是這樣形成的。新的湖泊會誕生,舊的湖泊會消失,它們會誕生、擴張、萎縮、再萎縮。

冰冷的數字

如果人類不合理利用湖泊,自然湖泊將在壹百年或十年後消失。比如太白湖已經消失了,但它仍然是明末江漢平原最大的湖泊。19世紀開始變成沼澤,洪湖取代太白湖成為江漢平原第壹大湖。它誕生於19世紀中前期。

20世紀50年代,江漢湖群擁有湖泊1300多個,面積100多畝,水域面積8500多平方公裏。湖北“千湖之省”的稱號名副其實;到了80年代,湖泊的數量變成了800多個,水域面積不到3000平方公裏。由於圍墾、築壩、堵河湖、湖泊汙染等原因,湖泊的數量、面積、體積、水質等數據都有所下降。

湖北省的湖泊保護名單上只有755個湖泊,這是壹個很冷的數字。自21世紀初以來,湖北壹直在深入探索湖泊保護的方法,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嘗試和實踐這些措施。退湖措施包括退堤還湖、汛期退湖、退田還湖、退漁還湖、平堤泄洪、還舊路等。

洪湖風光

人們環保意識提高,生態觀念更新,會讓數字保持涼爽。“壹湖壹策”的湖泊保護思路,也能讓江漢平原留住下壹個水清浪美、魚米飄香的美麗湖泊。我相信,精神動力發生變化的荊楚兒女,壹定會譜寫出有著“千湖之省”美譽的歌曲,保護好碧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