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求閔行09學年第二學期高三年級質量調研語文試卷答案

求閔行09學年第二學期高三年級質量調研語文試卷答案

2009屆語文試卷

(閔行區5月20日高考前調研卷)

閱 讀 (80分)

(壹)閱讀下文,完成第1—8題。(21分)

提倡怎樣的文化精神 王呈偉

在壹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傳統國家,倘要依允那些有特殊癖好的人在古書中尋樂,不知能從中摳出多少可供娛樂的趣事。泱泱大國,煌煌巨章;有說不完的風花雪月,詠不盡的悲歡離合,道不絕的酸甜苦辣,直把那興亡分合盡人漁樵閑話!說到底,有些人奉為至寶的那些古書中的古事,原本就是過去酒肆裏巷中藝人們把玩的小玩意!而今天居然被某些文人請到前臺,穿上文化的外衣,壹路的招搖上臺了;而在古書中原本是穿著外衣的莊重之態,今天卻被某些大學教授、學者扒個精光,變成年輕光鮮的模特了。

其實,思想開放原本就不是由著性子隨便玩,如果不影響視聽大眾自娛自樂也就罷了,而那些有文化身份的人,偏偏依仗已有的名聲,非要弄出點與眾不同的聲響,非要反傳統壹下,非要比世俗還世俗。其實我們今天所提倡的文化精神並不抽象,它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建構積極向上的文化內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揚責任意識和敬業意識,這些都是人文精神中最本分的東西。可最近我們看到的有些言論確是和上述精神大相徑庭了,有些人把壹些腐朽的東西從古跡中翻揀出來當賣點,只求能賣錢,致使糟粕與精華並行,腐朽和崇尚並列,病態與健康奪寵,什麽“慈禧的魅力在哪裏”,“西施可列先秦七子”,真不知折騰這些陳年舊帳能展示自己多大學問?或許他們在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藏在地下的秘密統統變成出土的文物,自己好棒著做獨客專欄,殊不知,只要方向不對,即使借助DNA基因鑒定解開幾個歷史疑團,那又怎樣?

真要規勸這些文化人必須清醒地正視我們腳下這塊肥沃的文化土壤,雖然播下種子經過精耕細作就能有收成;但雜草用不著播種,落地即可瘋長,直到把莊稼需要的肥吸盡,使莊稼無收,可人類的繁衍是靠糧食的營養而非雜草叢生!社會與自然同出壹理,而今不少人的視野越來越囿於狹窄的空間,屏敝了該有的智慧,耽於逸樂,困於所溺,甚至連人自然生態中感悟人生哲理的心境都丟失了。幸虧還有些文化中堅力量壹直做著努力,還有壹些作家堅守著生活在百姓之間,過著清寒的日子,而筆下的文字是帶著體溫的。

值得重溫的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仍然感覺到給時下的文化歧路人開出了藥方。文中所提出的“我們的文藝是為什麽人的”?壹問,時隔半個多世紀,對今天的文化學者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今天的文藝工作者壹定要為“中華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廣大的人民大眾”自覺服務的主體意識,而要真正服務好“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就必須批判性地吸收壹些優秀文化遺產中有益的東西。就必須深入到百姓中間,把文化遺產中真正的精華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構建起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家園。

我們不要回避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關鍵是要正視矛盾;只要敢於直面現實中的矛盾沖突,再有為人民服務的文化精神,就能激發出解決問題的智慧,就能塑起屬於這個時代的民族文化靈魂。

1、(2分)第壹段中“摳”字突出尋找的:

2、(4分)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第壹段畫線部分這兩種文化現象。

(1)

(2)

3、(2分)“那又怎樣?”是指什麽不能實現?

4、(3分)第三段“雜草”之喻,作用是什麽?

5、(2分)“同出壹理”中“壹理”指:

6、(2分)“體溫”指:

7、(2分)第四段中“藥房”在文中具體內容是:

8、(4分)開卷有益,結合本文,談談妳的讀書取舍。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9—14題(18分)

除夕的憶念 曹旭

①小時候,父母在上海;我跟祖母在鄉下老家,過著壹個又壹個漫長的冬天。

②老屋的壹半,埋在深雪裏;平時沒有人來,親戚也很少走動。堂屋排門前的陽光,又冷,又寂寞。只有到了除夕的時候,家家戶戶準備過年,供祖宗,堂屋裏才會熱鬧起來。

③除夕供祖宗,是江南流傳的民俗。忙了壹年的人,在收割結束,谷粒歸倉,牛羊無恙,壹年將盡的時候,便想到了祭奠和告慰祖先。

④壹家人在桌上放些魚肉供品,點上香燭,和祖先團聚,壹起吃年夜飯,請祖宗保佑,明年風調雨順。

⑤我從小跟著祖母,每年除夕看祖母供祖宗。她壹人忙裏忙外,把供祖宗看成壹年最隆重的事情,壹人挑起壹家香火的傳承。

⑥這壹天,各位祖宗都來了,祖母好像又回到她做姑娘,做小輩的時候,臉色紅潤起來,表情活潑起來,話也多起來。

⑦來吃飯的祖宗,有長輩,也有親戚;有夫家的公公婆婆、太公太婆;也有自己娘家的父母,壹年聚壹次,大家談談話,敘敘舊。

⑧面對祖宗,面對前輩的時候,祖母便無拘無束了。心裏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什麽也不隱瞞,也隱瞞不了,祖宗們都會知道的。壹年的委屈,哀怨,火氣,有時就在供祖宗的時候發泄、發泄。

⑨我盼望供祖宗,因為供祖宗有肉吃。我們平時吃不到肉,就等供祖宗這壹天。為了供祖宗,祖母會去到附近的西崗鄉集鎮買壹條魚,買許多肉;把肉剁碎了,參和藕粉做成肉丸子,放到油鍋裏煎。

⑩那時,我覺得肉丸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從祖母剁肉時開始,看到肉丸子“滋、滋、滋”地在油鍋裏翻滾、打轉,遍體發紅,香味直冒,我口水直流。那時,我就小狗壹般,在祖母身前身後,礙手礙腳地攆也攆不走。

(11)供祖宗的魚肉,說是給祖宗吃的,其實祖宗是不吃的;壹只只滾圓的肉丸子,早晚會落到我的嘴裏。於是,不要提醒,我會協助祖母把壹張櫸木的八仙桌移到屋子中央,桌上放好杯子,杯子裏盛滿酒。

(12)有壹次,我偷偷嘗了壹口酒,立刻大聲地對祖母說:“奶奶,奶奶,倒錯了,這不是酒,是水。”祖母很堅定地說:“是酒,不是水。”

(13)我說:“是水。”祖母生氣地說:“不許說。”

(14)從此我知道了,供祖宗的酒,其實是水。

(15)酒倒好以後,端上魚肉和菜蔬,四面放好長條凳,點上香燭,當香煙裊裊升騰的時候,祖母就不許我再碰長條凳了。

(16)她說:“祖宗來了,妳要乖壹點,要給祖宗壹個好印象。”

(17)平時疼愛我的祖母,這時突然嚴厲起來。

(18)要是我站在門口,擋了門,她會狠狠地把我拉到壹旁,說:“小祖宗,快讓開,祖宗們來了。”我以為真來了,等了半天,不見有人來。便說:“奶奶,奶奶,祖宗還沒有來。”

(19)祖母說:“不許說。”

(20)壹把把我拉在壹旁,這時,她口中念念有詞,好像在對祖宗的蒞臨致歡迎詞。

(21)祖宗們來了,祖母請他們壹壹坐下,座位都是根據年輩安排好的,井然有序;祖宗知道應當坐哪個位子。祖母壹邊招呼,壹邊寒暄幾句。

(22)祖宗喝酒的時候,誰生前酒量好的,祖母會給他的杯子裏多加壹點,加滿壹點,叫他們不要客氣,說:“都是自己人,沒有外人。”

(23)酒喝完了,祖母就把酒倒掉,再用酒盅盛飯;誰生前飯量大的,祖母不忘給他添飯,或者放兩盅飯在他的旁邊,由他自取。祖母知道誰的飯量小,誰的飯量大。祖宗吃飯的時候,我總聽見祖母說:

(24)“求祖宗保佑今年風調雨順,保佑巧兒(我父親的乳名)平安,華(我的乳名)長得像豬狗壹樣。”

(25)農家的豬狗是褒義詞,希望孩子像狗壹樣好養,像豬沒有心事,吃了就睡,睡了再吃,那是健康的標誌。

(26)祖宗吃飯的時候,祖母叫我燒錫箔和紙錢。壹邊燒,祖母又念念有詞,說:“今年過年燒得不多,現在鄉下日子不好過,明年清明多燒壹點。”祖母每次都說同樣的話,我想,鄉下日子不好過,祖宗為什麽不管壹管呢?

(27)火旋起來的時候,是祖宗來取了錢了。整個過程像演戲,不到半小時。

(28)吃過,喝過,取了錢,輕輕地跨過板凳,祖宗們先後走了。這時,祖母經常在壹旁抹淚水,我總站在祖母身邊。

(28)現在才知道,祖母抹眼淚,其實不是為了祖宗,而是為了自己。我突然理解,那是壹個寂寞的靈魂,在向壹群寂寞的靈魂自怨自艾地傾訴。冬天的日子很長,她沒有知音,許多委屈、傷感在心裏,到了年末歲尾,同樣沒有人可以訴說。

(29)五十年過去了。

(30)祖母早已死去,老屋也倒塌了。鄉下舊物,只有祖母在院子裏種的紅櫻桃,老根仍然開花。但是,有誰聽過?有誰去聽紅櫻桃開放時“撲蔌、撲蔌”的聲音呢?那是我童年的聲音。

(31)祖母死後,我們再也沒有供過祖宗,城市裏沒有供祖宗的風俗,我們家也沒有供祖宗的習慣,雖然我也到了當年祖母的年齡,但連供祖宗的儀式也快忘記,供祖宗快要失傳了。

(32)今年除夕,快過年的時候,小時候跟祖母供祖宗的情景突然來到我的心裏。我想到了供祖宗,想到了祖母,心裏充滿了悲傷。

(33)我對妻說:“從今年開始,我們也供祖宗吧。第壹個,就供——最疼愛我的祖母。”

9、(4分)首段壹個“漫長”,意味深長,請分析其作用:

10、(3分)第⑥段寫祖母在祖宗面前的表現正是為了寫:

11、(2分)祖母供給祖宗的“酒”實為水,暗示了什麽?

12、(3分)文中的“我”不時地說些與環境不協調的話,目的是:

13、(4分)老宅院中“紅櫻桃”,寫法與高中學的《 》結尾相似,這段這樣的寫法有什麽作用?

14、(2分)結合全文,選出判斷不正確的壹項是( )

A 、作者寫除夕,實為寫祖母

B、寫祖母張羅除夕,實寫人生的艱難

C、寫我第壹個就要供祖母,為感恩,更為表達對祖母的理解。

D、寫得具體,如祖宗入座、吃飯、談心、取錢,主要是表現祖母為兒孫祈福之誠。

(三)填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選6空)(6分)

15、(1)東船西舫悄無言, 。

(2)鍥而不舍, ;鍥而舍之, 。

(3)弟子不必不如師, 。

(4)士不可不弘毅, 。

(5)錦江春色來天地,

(6)受任於敗軍之際, ,爾來二十有壹年矣。

(7)試玉要燒三日滿, 。

(四)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第16—18題。(8分)

浣溪紗?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宋]張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裏繡旗紅,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裏中原烽火北,壹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16、(3分)“水蘸空”寫出了什麽景象?好在哪裏?

17、 (3分)“酒闌揮淚向悲風”表達作者的情感是:

18、(2分)對本詞理解不正確的壹項是( )

A、上片寫眼前所見實景,其中第二句寫南宋軍隊的情形。

B、“淡煙衰草有無中”是寫景,但景中不乏蕭瑟之意。

C、下片側重寫自己的感慨。“萬裏中原”寫出淪陷國土的廣大。

D、“壹尊濁酒”,寫因戰爭,物質匱乏,軍營沒有好酒。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9—23題。(14分)

泥古者 紀昀

劉羽沖,佚其名,滄州人。先高祖厚齋公多與唱和,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嘗倩董天士作畫,倩厚齋公題。內《秋林讀書》壹幅雲:“兀做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蓋規之也。

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裏成沃壤。繪圖列幹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試於壹村。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傾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則欲隱。次日伺之,復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

阿文勤公嘗教昀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壹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19、(1分)厚齋公姓

20、(4分)解釋加點字:

(1)嘗倩董天士作畫( ) (2)溝洫甫成( )

(3)幾為所擒 ( ) (4)可將十萬( )

21、(4分)翻譯:

(1)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

(2)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22、(2分)選出“之”意義相同的項( )

①蓋規之也 ②傾耳聽之 ③次日伺之 ④風清月白之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

23、(3分)對“不泥古方”與“不離古方”的說法,妳是如何理解的?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4-28題。(13分)

練熟還生 張岱

昨聽松江何鳴臺、王本吾二人彈琴,何鳴臺不能化板為活,其蔽也實;王本吾不能練熟還生,其蔽也油。二者皆是大病,而本吾為甚。何者?彈琴者,初學人手,患不能熟;及至壹熟,患不能生。夫生,非澀勒離歧遺忘斷續之謂也。古人彈琴,揉掉註,得手應心。其間勾留之巧,穿度之齊,呼應之靈,頓挫之妙,真有非指非弦,非勾非剔,壹種生鮮之氣,人不及知,已不及覺者。非十分純熟,十分淘洗,十分脫化,必不能到此地步。蓋此練熟還生之法,自彈琴撥阮,蹴鞠吹簫,唱曲演戲,描畫寫字,作文做詩,凡百諸項,皆藉此壹口生氣。得此生氣者,自致清虛;失此生氣者,終成渣穢。吾輩彈琴,亦唯取此壹段生氣已矣。今蘇下之人彈琴者,壹字音絕,方出壹聲,停擱既久,脈絡既斷,生氣全無。此是死法,吾輩不學之可也。吾兄素以鐘期自任,其以弟言為然否?

24、(3分)按文意,成熟的琴師練琴的過程應該是:

□→□→□

25、(2分)下列句式不同的項是( )

A、非澀勒離歧遺忘斷續之謂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句讀之不知

26、(2分)從文章來看,熟是求 ,生是求 。

27、(2分)“本吾為甚”的理由是:

28、(4分)生熟的轉變,妳是如何理解的?

寫 作(70分)

29、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具體而言,送別讓人淚眼婆娑;抽象而言,送別又讓我們的境界提升。請以“送別”為題作文,不少於800字,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2009屆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閔行區5月20日高考前調研卷)

閱 讀 (80分)

(壹)

1、深而細,突出壹些文人的情趣低下。

2、(1)將庸俗的東西貼上文化的標簽,大肆推銷。

(2)將莊重的東西變成庸俗時尚的,迎合某些人的口味

3、都不能讓自己大紅大紫,顯示出大學問。

4、形象地寫出了庸俗文化的危害性。

5、必須有崇高的追求,必須有精耕細作的艱辛付出

6、作家的情感、深情、艱辛付出

7、壹是為最廣大的人民大眾自覺服務的主體意識;二是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中優秀的有益的東西。

8、從取舍兩方面寫(略)

(二)

9、突出了祖母的寂寞程度,為全文做了壹個簡潔到位的鋪墊。

10、寫祖母的激動、興奮,這正是反襯出祖母長期生活在寂寞中。

11、暗示當時生活的艱辛困難。

12、襯托祖母的態度虔誠和心情的沈重;也與文末的領悟形成呼應。

13、《項脊軒誌》,形象地寫出了對祖母的思念,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巨大變化的惆悵。

14、D

(三)

15、(1)唯(惟)見江心秋月白

(2)金石可鏤,朽木不折

(3)師不必賢於弟子

(4)任重而道遠

(5)玉壘浮雲變古今

(6)奉命於危難之間

(7)辨材須待七年期

(四)

16、寫出了水天相連,壹片空闊的景象。

17、敵寇在邇,卻報國無門的憤慨。

18、D

(五)

19、紀

20、(1)請 (2)才、剛 (3)幾乎 (4)率領;統帥

21、(1)最高水平的棋手不是不要舊譜,而是不死守舊譜。

(2)能教給人壹般方法,不能使人靈活運用。

22、 B

23、不泥,是繼承中有創新;不離,是創新時不忘繼承。也是我智與人智的關系。

(六)

24、生→熟→生

25、 C

26、熟是技巧,生是求生氣、活力

27、本吾熟不能生,陷入油滑

28、告訴我們:藝術的進步是壹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開始求熟,是技術性的追求,到了熟的階段,又要脫離熟,是藝術個性,藝術原創的追求。

寫 作(70分)

29、參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略)

宋詞鑒賞資料

浣 溪 沙 張孝祥 P1448

本詞調名下,乾道本《於湖先生長短句》有小題“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當為作者任知荊南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時的作品。馬舉先生平不詳,疑為作者在荊州的幕僚。“觀塞”即觀望邊塞。這時荊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這裏“塞”應是指荊州郊外的防禦工事。

這首詞抒寫了因觀塞而激起的對中原淪陷的悲痛之情,上闋寫觀塞,下闋抒悲感。首句寫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並點明時節。“霜日明霄”繪出晴空萬裏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氣必是日色晴明的。“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荊州城東有長湖,“蘸空”之水或指此湖水。這句寫得水天空闊,上下輝映,的是荊州郊野平原地帶的實景。次句切合觀塞,耳目所觸,壹片軍戎氣氛。“鞘”為鞭梢。“繡旗”為繡有物狀的軍旗。響亮的鞭聲,耀眼的紅旗,俱是從耳目易感的對象突出,故給人的印象極為親切。“淡煙”句把視線展開,顯出邊地莽莽無垠的遼闊景象。如果說首句還是自然景象最初對作者感官的客觀反映,這句可說是詞人極目觀望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內心思緒,俱是壹片茫茫。比之王維詩“山色有無中”,雖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為深遠。東坡曾稱柳永的“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謂“不減唐人高處”,對這句也可如此看待。

由觀塞而自然地想到淪陷的中原,“萬裏”句即是觀塞時引起的感慨。“烽火”為邊地報警的設施,現在萬裏中原已在烽火之北了,則中原壹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這樣提點壹下,可抵千言萬語,這其間該有多少難以訴說的悲慘酸辛!“壹尊”句承上啟下,北望中原,無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罷益悲,真是“舉杯消愁愁更愁”,於是不禁向風揮淚。“濁酒”為顏色渾濁的酒,常用於表現粗惡的生活中,如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雲:“濁酒壹杯,彈琴壹曲,誌願畢矣。”杜甫《登高》詩雲:“潦倒新停濁酒杯”。範仲淹《漁家傲》雲:“濁酒壹杯家萬裏”。“戍樓東”,指作者所登荊州東門城樓。“東”字似非無意,這是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揮淚”即灑淚,以手抹淚向空揮灑,可見傷心淚流之多。秋風吹來,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復,人民陷於水火中,而朝廷只求茍安,不圖恢復,故覺風亦滿含悲意。

本詞上闋描寫望中要塞景色,明麗壯闊,其中景物微妙地隱呈作者的感情色彩,眼前壹片清麗,而人的感覺中卻深藏陰黯。下闋抒發感慨,從人的活動中體現,在讀者眼前儼然呈現壹位北望中原悲憤填膺的誌士形象。整首詞色彩鮮麗,而意緒悲涼,詞氣雄健,而蘊蓄深厚,是壹首體制精悍而具有強烈愛國感情的小詞,與其《六州歌頭》同為南宋前期的愛國詞名作。

《泥古者》註釋、譯文及作者

紀昀(1724—1805),字曉嵐,直隸獻縣人。學問淵博,長於考證訓詁,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任總纂官,並主持寫定了《四庫全書總目》200卷。泥(nì)古:拘泥於古代的成規或古人的說法。

註釋:佚其名:他的名字遺失了,不可知。羽沖是他的字。 先高祖:稱已故的高祖。 齋公:對道士的尊稱。 唱和:以詩互相贈答。迂闊:迂腐不合時宜。 倩:請。 董天士:清初民間畫家。 塊然無與伍:孤獨寂寥,沒有人願望與他為伍。 但見須眉古:只見他的面目很像古人。須眉,面目。 規:規勸。 角:較量。 好事:喜歡多事。 井田譜:據說西周時曾實行過井田制。後世有些士大夫為了解決現實土地問題,企圖恢復井田制,畫出圖譜,這是復古的愚蠢行為。 經年:壹年左右。 列說:到處遊說。幹:求見。溝洫:溝渠。 甫:剛。 歘(xū):忽然。 阿文勤公:清滿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謚號。 國弈不廢舊譜:國手不會廢棄舊的棋譜。 不執:不偏執。 “神而”二句:語出《周易》。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這樣的修養的才能只能存在於某些人的身上。 “能與”二句:語出《孟子》。意思是說,木工能把制作的準則傳授給別人,但不壹定能使別人變得靈巧。

劉羽沖,他的正名到現在已沒人記得了,是滄洲人。我家先太祖父厚齋公當年經常與他詩詞唱和。他的性格孤僻,喜歡講究古制,但實際上都是迂腐而行不通的那些理論。他曾經請董天士替他畫畫,讓厚齋公在畫上題詩,其中有壹幅秋林讀書圖,題的詩是:“兀坐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這是厚齋公用詩句給予他的規勸。

他偶然得過壹部古兵書,伏案熟讀,自己感覺可以統領十萬軍兵沖鋒陷陣了。正巧當時鄉裏出現土匪,劉羽沖就自己訓練鄉兵與土匪們打仗,然而全隊潰敗,自己也差點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壹部古代水利書,伏案熟讀數年,自己認為可以有能力使千裏荒地成為肥沃之地,繪畫了地圖去州官那裏遊說進言,州官也是個好事者,就讓他用壹個村落來嘗試改造,水渠剛造好,洪水來了,順著水渠灌進來,全村的人幾乎全被淹死變成了魚。於是他從此抑郁不樂,總是獨自在庭階前散步,壹邊走壹邊搖著頭自言自語說:“古人豈欺我哉!(古人怎麽可能會欺騙我呢!)”就這樣每天喃喃自語千百遍,就是說這六個字。不久劉羽沖就病死了。

後來每逢風清月白的夜晚,經常會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樹下,壹邊搖頭壹邊漫步,側耳細聽,鬼魂說的仍然是這六個字。有時候聽到的人笑他,鬼魂就會馬上隱沒,第二天再去那裏看,還是看到鬼魂那樣獨步著喃喃自語。拘泥於古籍的人都有點呆氣,但怎麽會呆到這個地步呢?

阿文勤大人曾經教導我說:“滿腹都是經書會對事情的判斷造成危害,但是壹本書也不看,也會對事情的判斷造成危害。下棋的大國手不會廢棄古代流傳下來的棋譜,但是不會很執著於舊譜;高明的醫生不會拘泥於古代流傳下來的藥方,但是經驗裏也不會偏離古方。所以說:‘能夠把什麽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罷了’。”又說:“能夠教會人做任何事的規範步驟,但不可能讓人變得靈巧。”

張岱《練熟還生》賞析資料

張岱(1597-1679)《祁奕遠鮮雲小伶歌》:

世間何事堪搤掔,好月壹輪茶壹碗。

更有清謳妙入神,三事雖佳難落款。

鮮雲小傒真奇異,日日不同是其戲。

揣摩已到骨節靈,場中解得主人意。

主人賞鑒無壹錯,小傒喚來將手摸。

無勞甄別費多詞,小者必佳大者惡。

昔日余曾教小伶,有其工致無其精。

老腔既改白字換,誰能練熟更還生。

出口字字能丟下,不配笙簫配弦索。

曲中穿渡甚輕微,細心靜氣方領略。

伯駢串戲噪江南,技藝精時慣作態。

銅雀妙音今學得,這回真好殺羅二。

這首詩說觀看壹出好戲是壹種絕妙的享受,就好像品嘗壹碗好茶,欣賞壹輪好月。同樣的意思,亦見於《陶庵夢憶》卷六《彭天錫串戲》:“余嘗見壹出好戲,恨不得法錦包裹,傳之不朽,嘗比之天上壹夜好月與得火候壹杯好茶,只可供壹刻受用,其實珍惜之不盡也。”當然,戲要成為好戲,不僅劇本要好,演員的表演要好,家班主人的教習也要好。這裏稱贊祁奕遠家伶的表演精益求精,日日不同,關鍵是處理好了“生”與“熟”的關系。對此,張岱在《與何紫翔》壹文中,以彈琴為例,作了深入的闡發:

昨聽松江何鳴臺、王本吾二人彈琴,何鳴臺不能化板為活,其蔽也實;王本吾不能練熟為生,其蔽也油。二者皆是大病,而本吾為甚。何者?彈琴者,初學入手,患不能熟;及至壹熟,患不能生。夫生,非澀勒離歧遺忘斷續之謂也。古人彈琴,吟揉掉註,得手應心。其間勾留之巧,穿度之奇,呼應之靈,頓挫之妙,真有非指非弦,非勾非剔,壹種生鮮之氣,人不及知,己不及覺者。非十分純熟,十分淘洗,十分脫化,必不能到此地步。

張岱的結論是:

蓋此練熟還生之法,自彈琴撥阮,蹴踘吹簫,唱曲演戲,描畫寫字,作文做詩,凡百諸項,皆藉此壹口生氣。得此生氣者,自致清虛;失此生氣者,終成渣穢。

張岱這裏所談,是藝術中“生”與“熟”的辯證法。從演員來說,“熟”是熟能生巧、駕輕就熟,“生”是精益求精、常演常新;從觀眾來說,“熟”是熟悉感、親切感,“生”是陌生感、新奇感。從“生”到“熟”是壹次飛躍,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從“熟”到“生”又是壹次飛躍,也要付出艱辛的努力。“生”與“熟”兩方面恰當地結合起來,演出就能達到新的水平,看戲就能看出新的感受。對於表演藝術和觀眾心理學中這壹重要問題,張岱結合豐富的藝術實踐,運用詩歌和散文相配合的形式加以表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