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是國內第壹個開放式的青少年電視課堂。以下帶給妳?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紅在189期《大家說》的勵誌演講,歡迎瀏覽!
1.載人航天的工程師都是白發白須的老人嗎?
青年朋友們,妳們好,我是航天設計師,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工程師。《說吧》欄目邀請我演講。說實話,我有點緊張,因為我不知道該說什麽。
大家都知道航天是壹個集體項目,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我就想給大家講講我們神舟團隊的故事,希望大家能聽聽。大家可能對載人航天有壹種神秘感,會想象我們從事載人航天的工程師是什麽樣子的。難道都是壹群白發白須,穿著白大褂,每天在實驗室裏做著精密工作的老頭?事實上,我們的團隊很年輕。我們的平均年齡和技術骨幹只有34歲左右。這是我們的團隊。
2.壹個小小的失誤導致了載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大規模退賽。
載人航天飛行是壹項高風險的事業。確保航天飛行安全是我們的責任,載人飛船的質量是我們的生命線。我想給大家講壹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那是2001,我們的?神舟三號?飛船進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在組織第三次飛行試驗任務。在我們進入發射場後的第三天,在對飛船的導電和絕緣進行例行測試和檢查時,我們發現其中壹個電連接器不起作用。這個電連接器是把信號從我們飛船的艙內傳輸到艙外的連接器,也就是俗稱的穿墻電連接器。它必須傳輸飛船的重要指令信號,以及能量。此時,我們應該有壹個備份。這壹點說不通。我們可以通過備份點保證指令的傳輸,但是強烈的質量意識要求我們找出這個點的原因。我們把這個電連接器拆下來,送到北京原器件失效分析中心解剖分析,壹定要搞清楚它的機理。結果解剖後,我們驚訝地發現電連接器在結構上存在致命的設計缺陷。我們的飛船上使用了多少相同結構的電連接器?77.如果這個電連接器重新設計,周期需要三個月。我們是再等三個月,還是帶著這樣的隱患去天堂?我們對項目的整體策劃不能帶著這樣的質疑上天,也就是說我們進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部隊要全部撤回到各自的研究單位,全面進行質量整改和復查。這是載人航天史上第壹次大規模撤離。
這次撤退就像我們沖鋒在前線的士兵,在發動最後的總攻之前就被打敗了。這對我們隊是個不小的打擊。回到北京後,我們進行了壹次全面的質量檢查。質量審查的結果再次讓我們大吃壹驚。這是半年前我們在北京工廠測試時發生的。當時處理這個問題的是壹個年輕的設計師。他發現壹個電連接器有問題,就拆下來鎖在櫃子裏,換了壹個新的,以為問題解決了。如果我們當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送到故障分析中心徹底檢查,徹底搞清楚原因,就不會給發射場帶來這個隱患。如果我們在發射場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就有可能把這個問題帶上天;如果在天上發生這樣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海難和死亡的後果。這個教訓太深刻了,我們所有人都受到了懲罰。我受到了最嚴厲的懲罰。被罰了100%的補貼,等著工作學習,差點下崗。但是我們沒有懲罰那個年輕的設計師。為什麽?因為我是他的總設計師,是他的領導,這個責任應該由我來承擔。
3.我們應該瞄準幕後可敬可愛的無名英雄。
有同學告訴我,看神舟飛船發射和天宮壹號運行,從發射、入軌、對接、分離、返回、開傘到著陸,好像是壹部驚心動魄的大片。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在這部大片的背後,有無數的航天員在保護,有無數不為人知的航天員在貢獻。我們的載人航天是壹個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就像壹臺復雜龐大的機器。我們團隊裏的人可能是壹顆螺絲釘,壹個齒輪,壹條傳送帶。只有大家的工作都做好了,這個龐大的機器才能正常運轉。我們工作的質量就像壹個木桶。大家都知道康尼金定律(短板效應),木桶裏的短板決定了它能裝多少水。
作為總設計師,我的重要職責之壹就是找出我們工作中的不足。我們應該采取措施把風險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這樣我們才能有把握成功。所以可以說,載人飛船的好壞取決於人的保護,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放在那些可敬可愛的幕後無名英雄身上。
4.楊利偉第壹次遨遊太空,他冷靜的背後?藏起來?妳在想什麽
說到英雄,我要和妳談談楊利偉,壹位太空英雄。他是壹個非常熟悉的人物,也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壹人。有壹個場景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2003年6月65438+10月65438+5月的上午9點。神舟五號?站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的發射塔架上,準備發射,指揮員下達了倒計時的命令,開始倒計時。5 4 3 2 1點火。?這時,我們的航天員楊利偉通過鏡頭向在場的所有人敬了壹個軍禮。指揮大廳裏的所有同誌都報以熱烈的掌聲,許多人流下了眼淚。我佩服他在發射前如此冷靜。成功飛行後,宇航員楊利偉告訴我他的信心。楊利偉告訴我,他的自信來自兩個方面。第壹,從他平時的訓練來看,他相信自己能夠從容應對各種故障和危險;第二,我們對我們的太空設計師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我們的飛船能夠保證他的安全。同時,他還給我講了壹個笑話,就是從他進入飛船,進入返回艙,坐到座位上的那壹刻起,我們就把返回艙的門和軌道艙的門都關上了。他說,這個時候,我不相信妳沒有別的辦法。其實這只是壹句玩笑話,卻震撼了我們的內心,因為航天員把生命安全托付給了我們,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的總設計師齊發仁院士曾經對我們說過壹句話:?妳要把自己當宇航員,看妳敢不敢坐自己設計的飛船。?這是我們的工作。
5.對待我們的每壹次飛行任務都像是如履薄冰,逼近深淵。
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我們壹直在路上,但我相信,雖然路很遠,但旅行會來的。
1992年9月,中央政府決定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並通過了?三步?的發展戰略?三步?我們發展戰略的第三步是在中國建立壹個空間站。眾所周知,國際空間站把我們排除在中國之外。說白了就是不讓我們玩。我們做什麽呢那我們自己來。有趣的是,自從我們宣布了中國的空間站計劃後,壹些外國航天局主動尋求與我們合作。更有意思的是,我們在討論技術標準的時候,壹些國家的航天機構說要按照中國的標準在中國的空間站做實驗,這是我們引以為豪的。至於空間站的建設,我們將在2020年左右研制並發射壹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形成天空中的大空間。t?字體的結構,加起來將近100噸。空間站運行期間,我們將開展大規模科學實驗和應用,為國家戰略發展服務。
據外電報道,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將退役。屆時,中國空間站可能是人類在太空中唯壹的空間站。我國的航天員和科學家將在我國的空間站上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這些科學實驗將常態化。為中國和平利用太空、開發太空資源打下堅實基礎。我們目前正在進行載人航天飛行?三步?在發展戰略的征途上,沒有任何理由懈怠。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離世界航天強國的水平還很遠。未來,我們的載人航天將走向深空,困難和壓力、挑戰和風險在等著我們。對此,航天員頭腦清醒,多做少說,就是不做。對待我們的每壹次飛行任務都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我們壹直在路上,但我相信,雖然路很遠,但旅行會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