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數字卦的發現史

數字卦的發現史

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在今湖北孝感,出土過著名的安州六器,壹件是中方鼎,其銘文最後有兩組六個數字組合的符號,宋代學者視為奇字,曾釋為“赫赫”或“十八大夫”、“八大夫”。奇字何意?八百多年壹直是個謎,1932年郭沫若說是器主的族徽。

二十世紀後期,出土文物上連續發現六數組合體,中國科學院(當時沒社科院)歷史所三位重要學者步步突破性推進認識,才由張政烺認定是壹種卦的形態。

1、第壹次突破性認識:1956年李學勤猜對了大方向

1950年河南安陽四盤磨出土的商代蔔骨有這種符號三組,1956年陜西長安張家坡出土的西周蔔骨有這種符號兩組。這兩個發現對後來的研究很重要。

1956年李學勤猜測,這類符號似與《周易》的九六之數有關。

2、第二次突破性認識:1957年唐蘭認定了大多數數字

1957年著名古文字學家唐蘭《在甲骨金文中所見的壹種已經遺失的中國古代文字》 ,明確指出,蔔骨上的銘文是由壹、五、六、七、八(“二”是誤釋)等數組成,認為數字組是數目構成的文字,是“殷和周以外壹個民族的文字”。其中的合理因素是認識突破。

對於1950年殷墟四盤磨壹塊蔔骨,他釋為:“七八七六七六曰隗”,“七五七六六六曰魁”。張政烺等接受唐釋。

3、第三次突破性認識:1978年張政烺認定是壹種卦

張政烺研究員主攻古文獻,他後來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古籍研究室主任,1978年12月在長春舉辦的中國古文字研究學術討論會,他發表短論《古代筮法與文王演周易》,認為是卦,引起學界重視。在1980年論文裏集中表達了新認識。

張政烺的拓荒打開了數字卦研究園地。

張政烺愛稱筮數,壹般學者喜歡稱數字卦。

數字卦的張氏釋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