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時代處於約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華文明的萌芽發展期。歷史資料表明,漫長的三皇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期,早期的女媧也常被列為三皇之壹。到五帝時代,已經是父系社會,不過女子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發展中也有很大的貢獻。五帝時代文明是三皇時代文明的延續。以文字為例,傳說伏羲創造八卦、文字,而在黃帝時代倉頡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媧、伏羲時代的龍崇拜,在炎黃時代進壹步發展。傳說炎帝(指末代炎帝)、黃帝皆神農後裔,炎帝即神農部落首領,也是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天子***主,當時神農部落已世衰,黃帝和伏羲(有人認為盤古即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傳承關系,後來黃帝取代炎帝成為天子,為五帝之首,五帝以後即為夏、商、周時代。
五帝時代在約4000多年前,當時,黃河流域有壹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還有壹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征服了周邊各個部落,開始了統壹的五帝時代。
由於各文獻說法不壹,所以我羅列壹下三皇五帝: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禮緯·含文嘉》) ;
②伏羲、女媧、神農(《史記·三皇本紀》—司馬貞補、《運鬥樞》、《元命苞》) ;
③伏羲、祝融、神農(《白虎通》);
④伏羲、神農、***工(《通鑒外紀》)
⑤伏羲、神農、黃帝(《尚書·序》、《帝王世紀》)
五帝:
①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②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③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④黃帝、少昊、顓頊、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⑤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