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為什麽會有河東獅吼這個典故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為什麽會有河東獅吼這個典故

古籍中記載,獅子就是中國的狻猊(Suān ní,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壹),但這也只是晉朝人郭璞的見解,至於先秦時期的人們在發明狻猊這個名詞時,腦海中出現的是什麽動物,就不得而知了。獅子的形象是伴隨著佛教的傳入,逐漸在中國成形的。從古代的壁畫和繪畫中來看,獅子的形象與本體存在很大偏差,比如雄獅子的鬣是直的,而國人總喜歡把它畫成卷曲的,這大概是受到了佛祖頭部造型的啟發。其實這也說明了中國人對獅子的了解,都是通過“道聽途說”得來的。直至清朝,真正的獅子才來到中國,但那時也不是人人可見,作為祥瑞之獸,它只能進貢給皇室。

成語:河東獅吼

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意思解釋:比喻悍妒的妻子對丈夫大吵大鬧。

故事典故:宋·洪邁 《容齋隨筆》記載說,有個叫陳慥的人,自稱龍丘先生,喜歡談佛,亦好賓客,喜蓄聲妓。但是,他的妻子柳氏生性兇妒,陳慥很怕她,大詩人蘇軾 ( 東坡) 曾寫有壹首詩戲謔他: “龍丘居士亦可憐,說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陳慥信佛,所以稱他為 “居士”。“師 ( 獅) 子吼”,佛家以喻威嚴。而 “河東”,乃柳姓郡望。所以,其妻柳氏怒吼謂之 “河東獅吼”。此已成為成語,既喻悍婦,亦譏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