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景、武年間,司馬遷生於黃河龍門的壹個家庭,司馬遷10歲開始讀古書,20歲那年,司馬遷從長安出發,到各地遊歷。
35歲那年,漢武帝派他出使雲南、四川、貴州等地,父親司馬談死後,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馬遷接替做了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開始動手編《史記》,公元前99年(天漢二年),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大怒。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獲罪被捕,被判死刑。
為了完成父親遺願,完成《史記》,留與後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獲赦出獄,做了中書令,掌握皇帝的文書機要。於是他發憤著書,全力寫作《史記》,大約在他55歲那年終於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
擴展資料:
在兩漢時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馬遷。大家都知道司馬遷是壹個偉大的史學家,而不知他也是壹位對天文星象精到造詣的專家。
其實只要仔細讀其《史記》的《天官書》就可明白稱他為天文星家專家決非虛譽,像司馬遷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學大師,絕對不會自劃範圍,限制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探索領域。
古代的史官本來以星歷之事為其本職之壹,故精通星象之學也不足為奇。司馬遷並末用星象學去占測具體的人事變異,而是用來總結歷史規律,這不能不說是他對星系學的創造性應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