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篆刻界,我們最常見到的印章樣式大概只有兩種:壹種正方形,壹種是條式(實際上就是長方形)。當然也偶有圓形和橢圓形印(應當包括在我們平常說的“隨形印”壹類)。但在周代及戰國時期,古璽印章的樣式十分豐富,比如西周時的三角形與橢圓雙聯璽印:
(西周三角、橢圓雙聯璽)
比如春秋時期的兩方“士君子”雙圓+三角形璽:
(春秋的雙圓+三角異形璽)
又比如春秋時期的“王戎兵器”菱形璽(現藏天津博物館):
(春秋異形璽“王兵戎器”)
到了戰國時期,異形璽則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戰國時期的異形璽)
有方形璽加凸出榫狀璽、曲尺形璽、正八角璽、盾牌徽章璽、樹葉形璽、三菱扇葉璽、心形璽、多榫凸出形璽,應有盡有……
其實,後世印人還創制了很多別致的印式,比如葫蘆狀璽、琴狀璽、鼎狀璽、竹葉狀璽、錢幣形璽、壺狀璽等,不壹而足,只要能力求高雅,避免低俗,都算合適、妥當的印式。比如下面這些名家璽印:
(名家的異形璽)
註意,以上列舉的所謂印式,實際上是從印面形狀來界定的,下面來說說整個印章的樣式,從整個印章的樣式來說,較為特別的有以下幾類:
1、漢魏穿帶印。穿帶印因左右有孔可以穿帶而得名。印的上下兩面都刻有印文,大多是壹面刻姓名,壹面刻字號的私印,所以又稱“兩面印”,其式樣如圖:
(漢代兩面印)
2、五面印、六面印或多面印。五面印,刻印文於印正面和四周,合計五面;六面印,則第六面刻於印頂,因為還需為持印留有余地,因此第六面印面壹般較小,其式樣如圖:
(顏綝六面印)
這是非常著名的“顏綝”多面印,另外還有壹方非常著名的“獨孤信”多面印,如圖:
(獨孤信多面印)
3、子母印。子母印又稱“套印”,最早應起於東漢,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是大小兩方或三方印(也有四方者)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深細朱文,壹般為私印,內容刻姓名、表字等。其印鈕,母印多為母獸,子印多為子獸。也有母印鈕為獸身,子印鈕為獸首者,套合成整獸形。比如:
(三合壹的子母印)
後世也有多面嵌套的紫檀木套印,也是私印,比如這套雷鐵厓為山本祥雲刻紫檀套印:
(紫檀套印)
這套印,邊款是“祥雲閣主清囑,乙醜秋九月,鐵厓。”,印文分別為“祥雲閣主人”、“祥雲”、“臥龍堂主人”、“無奇但率真”、“囗浮雲”、“見壹少佳趣”、“祥雲山人”、“山本氏”、“祥雲”、“山本權”、“山本”、“祥雲”等,姓名、齋號、別號、吉語……全部集於壹套之中,出門只須帶壹套,諸印俱備,可謂匠心獨運,構思精巧。
4、烙馬印。烙馬印是古代用於烙馬的專用璽印,屬於官印壹類。這種形制很大的朱文印為鐵質,印鈕的上部有方孔可納入木柄,是為烙火方便的設計。比如這方戰國時期燕國著名烙馬印“日庚都萃車馬”:
(古代的烙馬印:日庚都萃車馬)
烙馬璽印特征鮮明,風格獨具,在我國印章藝術中占有壹席之地。據文物考證和文獻記載,自戰國開始,各朝歷代都有烙馬印。
5、帶鉤印。帶鉤印最早出現在秦漢時,就是將印文鐫刻於帶鉤的鈕上,壹多半為圓形,也有長方形的,這種印稱為帶鉤印,帶鉤長壹些的有數寸或尺許,短些的約為寸許,實際上,有多少帶鉤類別,差不多就有多少種帶鉤印,因為帶鉤印上所鐫的文字多是吉祥話或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