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謚忠節、封振威將軍,漢族,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人,晚清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著有《籌海初集》及訓練圖表等。三國名將武聖人關羽後裔,其後人多仁人誌士,職業軍人。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禁煙。關將軍身經百戰,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領將士與英國侵略軍浴血激戰中為國捐軀。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主權作出了傑出貢獻。關忠節祠、關忠節公天培墓,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陳露(1976年11月24日—),中國吉林省長春人,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運動員。她在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中獲得了中國第壹枚(亞洲第二枚)花樣滑冰冬奧會獎牌,於1995年在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中成為中國第壹位(亞洲第三位)花樣滑冰世界冠軍,並在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中獲得了中國第二枚(亞洲第三枚)花樣滑冰冬奧會獎牌,成為亞洲第壹位連續兩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都獲得獎牌的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的英文名字是Lu Chen,壹些西方媒體和觀眾喜歡稱她“Lulu”。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湖北省黃岡縣回龍山香爐灣人,蒙古族。首創地質力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後李四光的著名事跡也被翻拍為電影。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軍傑出愛國將領,在黃海與日寇海戰中為國捐軀。民族英雄。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其後人多為仁人誌士,漢族,廣東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祖籍廣東東莞懷德鄉人。生於富裕人家,其父鄧煥莊,專營茶葉生意,嘗於廣州及津、滬、漢、香港、秦皇島等地開設祥發源茶莊,並始建鄧氏家祠。少時隨父移居上海,從西方人學習算術、英語。有《鄧世昌傳》、《英雄鄧世昌》等多部文學、影視、戲曲作品歌頌其豐功偉績與英雄壯舉。有墓冢、紀念館等多處,可***紀念、瞻仰、憑吊。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江蘇宜興人,生於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尤以畫馬享名於世。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範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先後留日、法,遊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本名鄭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鄭成功壹生,抗清驅荷,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祖國領土臺灣的業績載入史冊,海峽兩岸均立像樹碑紀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袁隆平(1930.9.7- )生於北京,漢族,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名譽院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1年獲得馬哈蒂爾科學獎。
許海峰,奧運冠軍,中國男子射擊隊運動員,在第23屆奧運會上,獲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枚金牌得主,同時也是中國奧運會歷史上的首位冠軍得主,打破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紀錄。從教後,他帶選手獲得了兩枚奧運會金牌。許海峰是名副其實的金牌運動員和金牌教練。
鄧亞萍,河南鄭州人,前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1983年入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1997年退役後進修個人學業;其運動生涯中,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連續2屆4次奧運會冠軍,鄧亞萍是第壹個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球手,曾獲得4枚奧運金牌,被譽為“乒乓皇後”,是乒壇裏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巨人”。鄧亞萍與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忘年之交的故事曾被傳為佳話!2001年北京申奧團成員之壹,北京申奧形象大使;2009年4月16日,就任***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2010年9月26日,鄧亞萍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兼人民搜索網絡股份公司總經理。
雷鋒(1940——1962)同誌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產主義戰士;他作為壹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他短暫的壹生中卻助人無數,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於1963年3月5日親筆為他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並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壹部可歌可泣的《雷鋒日記》令讀者無不為之動容。“雷鋒精神”激勵著壹代又壹代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