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西周是如何進行分封的,當時史書上有哪些記載

西周是如何進行分封的,當時史書上有哪些記載

《荀子·儒效》中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壹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左傳》桓公三年說:“凡公女嫁於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於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於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於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於小國,則上大夫送之。”

《時訓解》說:“天子乃命大史次諸侯之列。”公、侯、伯、子、男的排列次序,正表明它是標誌周代諸侯貴賤尊卑的爵秩等列。

《左傳》昭公十三年載鄭子產說:“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制也。卑而貢重者,甸服也。鄭伯男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

《左傳》成公三年載魯大夫臧宣叔說:“次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小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

《左傳》襄公十五年載周代的列位等級說:“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衛、大夫各居其列。”

《國語·周語上》載周襄王說:“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裏以為甸服。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

《逸周書·職方氏》說:“凡國,公、侯、伯、子、男,以周知天下。凡邦國大小相維,王設其牧,制其職各以其所能,制其貢各以其所有。”

《國語·鄭語》說:“妘姓鄔、鄶、路、逼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是鄔、鄶等附庸小國稱采、衛之證。這樣,在周代由王及公、侯、伯、子、男、附庸、大夫所組成的等列,就是其社會階級結構的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