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麽是國子監?
在古籍中,往往有壹個機構叫國子監。國子監是壹個怎樣的機構?是監獄嗎?實際上,中國古代最高的高等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國子監,相當於今天頂尖大學和教育部的職能。
二、國子監的歷史
1,漢魏晉
漢朝時期,全國最高學府稱為“太學”,漢武帝設立“太學”也繼承了向最高學府傳授儒家經典的職能。西晉武帝鹹寧四年(278年)創辦國學,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國學建立的開端。晉武帝死後,以王導、謝安為首的宗族包圍了西晉邪王司馬睿,南渡至建業(南靖)建立偏安江左的東晉,在雞籠山下建立建康國子監。
2.隋唐宋
隋朝,楊迪將國子監改為國子監,主要負責國家教育行政,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此後,京師設立了國子監,其職能也發生了變化。唐代在長安、洛陽設立國子監,設郭子、國子監、四校、法、算、書等六校。國子監本身仍然主要承擔教育行政的職能。
到了宋代,國子監開始具有貴族學校的功能,招收七級以上的官員子弟為學生,壹度成為中國最高學府。因為這些官員的子女往往只是名義上的,不上課,學校也不成氣候,其最高機構職能仍由國子監取代。國子監只負責國家教育行政,主管全國學校。
3.元明清
元代以後,國子監作為最高教育行政機構和高等學府,隸屬於禮部。在國子監學習的學生被稱為“龔升”或“劍聖”。明代,由於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國子監分為北京的“北監”和南京的“南監”。到了清朝中期,國子監已經成為壹個只關心考試,不管教育的考試機構。
清末,國子監淪為官賣機構。任何人只要按照規定向朝廷交納壹定的錢,就可以成為“郭健子”。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科舉制度被廢除,國子監也被廢除。新成立的學部成為教育行政機構,後來成為民國初年的教育部。
第三,國子監獻酒。
“獻酒”壹職,自古以來就是主管教育的官員的固定稱謂。早在國子監之前,漢代國子監就已經設立了“獻酒大夫”作為國子監的最高官員;西晉有“國子獻酒”;隋唐仿金制,設“國子監酒祭”,官職從屬於三品,國子監最高領導。這個制度壹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至於“獻酒”壹詞的由來,相傳古人設宴或祭祀時,推選壹位長者先舉杯作為祭品,稱為“獻酒”。古代社會歷來尊老愛幼,重視祭祀,所以把“獻酒”作為主管教育的長官頭銜,也是古人重視教育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