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便頻數,淋瀝澀痛,小腹拘急引痛,為各種淋證的癥狀,是診斷淋證的主要依據。但還需根據各種淋證的不同臨床特征,以確定不同的淋證類型。
2.病久或反復發作後,常伴有低熱、腰痛、小腹墜脹、疲勞等。
3.多見於已婚女性,每因疲勞、情誌變化、不潔房事而誘發。 1.六種淋證
六種淋證均有小便頻澀,滴瀝刺痛,小腹拘急引痛。此外各種淋證又有不同的特殊表現。熱淋起病多急驟,小便赤熱,溲時灼痛,或伴有發熱,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為癥狀,或排尿時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絞痛難忍。氣淋小腹脹滿較明顯,小便艱澀疼痛,尿後余瀝不盡。血淋為溺血而痛。膏淋癥見小便混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勞淋小便不甚赤澀,溺痛不甚,但淋瀝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
2.淋證與癃閉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難之癥,但淋證尿頻而尿痛,且每日排尿總量多為正常;癃閉則無尿痛,每日排尿量少於正常,嚴重時甚至無尿。但癃閉復感濕熱,常可並發淋證,而淋證日久不愈,亦可發展為癃閉。
3.血淋與尿血
血淋與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紅赤,甚至溺出純血等癥狀。其鑒別的要點是有無尿痛。尿血多無疼痛之感,雖亦間有輕微的脹痛或熱痛,但終不若血淋的小便滴瀝而疼痛難忍,故壹般以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
4.膏淋與尿濁
膏淋與尿濁在小便渾濁癥狀上相似,但後者在排尿時無疼痛滯澀感,可資鑒別。正如《臨證指南醫案·淋濁》所言:“大凡痛者則為淋,不痛為濁。” 1.熱淋
癥狀:小便頻數短澀,灼熱刺痛,溺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熱、口苦、嘔惡,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結,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
方藥:八正散加減。
常用藥:瞿麥、扁蓄、車前子、滑石、萆薢、大黃、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2.石淋
癥狀:尿中夾砂石,排尿澀痛,或排尿時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發壹側腰腹絞痛難忍,甚則牽及外陰,尿中帶血,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帶數。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見面色少華,精神萎頓,少氣乏力,舌淡邊有齒印,脈細而弱;或腰腹隱痛,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帶數。
治法:清熱利濕,排石通淋。
方藥:石葦散加減。
常用藥:瞿麥、扁蓄、通草、滑石、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石葦、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烏藥、沈香。
3.血淋
癥狀:小便熱澀刺痛,尿色深紅,或夾有血塊,疼痛滿急加劇,或見心煩,舌尖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通淋,涼血止血。
方藥:小薊飲子加減。
常用藥:小薊、生地黃、白茅根、旱蓮草、生草梢、山梔、滑石、當歸、蒲黃、土大黃、三七、馬鞭草。
4.氣淋
癥狀:郁怒之後,小便澀滯,淋瀝不宣,少腹脹滿疼痛,苔薄白,脈弦。
治法:理氣疏導,通淋利尿。
方藥:沈香散加減。
常用藥:沈香、青皮、烏藥、香附、石韋、滑石、冬葵子、車前子。
5.膏淋
癥狀:小便混濁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沈澱,或伴有絮狀凝塊物,或混有血液、血塊。尿道熱澀疼痛,尿時阻塞不暢。口幹,苔黃膩,舌質紅,脈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分清泄濁。
方藥: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常用藥:萆薢、石菖蒲、黃柏、車前子、飛廉、水蜈蚣、向日葵心、蓮子心、連翹心、丹皮、燈芯。
6.勞淋
癥狀:小便不甚赤澀,溺痛不甚,但淋瀝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病程纏綿,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補脾益腎。
方藥:無比山藥丸加減。
常用藥:黨參、黃芪、淮山藥、蓮子肉、茯苓、薏苡仁、澤瀉、扁豆衣、山茱萸、菟絲子、芡實、金櫻子、煆牡蠣。 針灸治療
主穴:中極、膀胱俞、陰陵泉
配穴:熱淋加委中、行間;石淋加秩邊、委陽;氣淋實證加肝俞、太沖、期門;氣淋虛證取陰陵泉加氣海、足三裏、脾俞;血淋實證加委中、三陰交、血海、膈俞;血淋虛證去陰陵泉加太溪、復溜、三陰交、膈俞、腎俞;膏淋實證加委中、三陰交;膏淋虛證去陰陵泉加氣海、腎俞、三陰交;勞淋去陰陵泉加關元、腎俞、脾俞、足三裏、三陰交
操作:實證針用瀉法;虛證針用補法;氣海、腎俞、關元加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