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故事新編八個故事概括

故事新編八個故事概括

故事新編八個故事概括

魯迅《故事新編》簡介

《故事新編》***有8篇,寫作時間從1922年起至1935年止,歷時13年。其中《補天》、《奔月》、《鑄劍》3篇寫作於1922-1926年間,屬於魯迅前期的作品。而《理水》、《采薇》、《出關》、《非攻》、《起死》比較集中地寫於1934-1935年,是魯迅後期之作。

《故事新編》在取材和寫法上都不同於《吶喊》和《仿徨》。魯迅自己認為,這是壹部“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的總集。

在1936年《故事新編》《序言》回溯了寫作《補天》的想法,即“從古代和現代都采取題材,來做短篇小說”。

歷史小說寫法上有“博考文獻,言必有據”和“只取壹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壹篇”這兩大類型。而他自己的歷史小說,“敘事有時也有壹點舊書上的根據,有時卻不過信口開河”。可見他的寫作大體應該屬於“只取壹點因由,隨意點染”的這壹派。

第壹組作品,是前期所寫的3篇。

《補天》作於1922年冬天,原名《不周山》。魯迅在《故事新編序言》和《我怎麽做起小說來》中,都談到了寫作《故事新編》的緣起,提到《不周山》是以“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試作的壹篇小說。

《奔月》與《鑄劍》均寫作於1926年歲末,是魯迅在經歷了“女師大”學潮和“三壹八”慘案後,離京南下,在廈門和廣州時寫的。《鑄劍》取材於古代壹個動人的復仇故事。

前期所寫的3篇歷史小說,主要是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歌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的創造精神和復仇精神,贊揚了那些淳樸、正直、堅強的英雄人物,同時也無情地嘲笑和鞭撻了現實生活中的市儈習氣和庸俗作風等等。

《鑄劍》,這篇小說的特點是沒有穿插現代化的細節,很認真,沒有“油滑”的東西。魯迅在這給日本友人增田涉信中提到《鑄劍》時說:“但要註意裏面的歌”,又說“第三首歌,確是偉麗雄壯”[3],這支歌是根據《吳越春秋》中“勾踐伐吳外傳”的歌詞改寫的,強調了復仇的意義和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