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老子,道教的第三位祖先

老子,道教的第三位祖先

老子,道教被認為是道教的始祖。據司馬遷《西漢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爾,字貞,楚國庫縣曲仁裏人。西漢劉香竹署名的《神仙傳》說老子是柏楊、陳國仁。道教認為“雍”、“伯陽”是老子的話。至於籍貫,則屬於陳國或楚國。這兩種說法並不沖突。苦縣原來屬於陳國,後來被楚國滅了,所以屬於楚國。

關於老子出生的年代,《史記》沒有記載,只說孔子曾經向他要過禮物。《神仙傳》記載老子生於殷。道教經典,如唐末杜光庭的《道德經》、《廣聖人義》,北宋賈善祥的《遊龍傳》,南宋謝壽豪的《混元聖紀》,都說老子生於殷二十二王武定九年,陳賡二月十五日石矛歲。

據道教典籍記載,老子在周文王保留了藏族歷史,後來又遷到朱霞歷史。周朝衰落,老子辭職走了。途經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縣)時,關嶺讓殷請他寫壹部傳世之書,於是老子寫了五千多字,就是流傳千古的《道德經》。

先秦時期,關尹子、楊朱、列子、莊子先後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形成了道家學派。戰國末期,道教將老子與黃帝聯系起來,形成了黃老學說。西漢初期,黃老之學曾被視為政治指導思想。漢代黃老學的清靜思想與方的神仙信仰相結合,形成了黃,老子被視為道的化身。東晉漢明帝、張地之際,益州知府斧王題寫《老子聖母碑》,說“老子是道士”。桓帝八年(165),陳相邊邵寫《老》說老子“成仙,蟬鳴遍天下。自(傅)(申)農,天下為聖人之師。”

東漢張道陵在巴蜀鶴鳴山創立正義魏夢道(又名石天道),尊老子為教主,以“道”為最高信仰,以《老子五千篇》為經典。張道陵還寫了《老祥子》,認為道的散態是氣,聚態是老子。後來道教把老子尊為“道德神”,列為三清神祗之壹。在道教中,也有“老子三除”的說法。

唐朝皇帝姓李,自稱老子後裔,尊老子為聖人。唐高宗乾豐元年(666年),老子被尊為“太上皇軒轅”。後至天寶年間,玄宗又多次增設“大聖軒轅皇帝”、“大聖大道軒轅皇帝”、“大聖軒轅皇帝登金闕”等名號,並在西京、亳州設立太清宮。為了避諱宋聖趙,宋真宗改名為“貞元皇帝”。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老子被封為“太上老君混元帝去德”。

唐玄宗第三年(715),老子二月十五日生日,被宣布為軒轅節。後來,唐武宗把老子的生日稱為聖日,全國放假壹天。可見,老子的聖誕節是2月15日,被唐政府確定為公休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