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在古代民間怎樣性教育

在古代民間怎樣性教育

在我國歷史上,對性教育有正式的記載始於漢代。東漢建初四年即公元79年,朝廷組織了壹次全國性的經學討論會,由皇帝親自主持,這個會議的記錄以後由班固整理編輯成《白虎通》,這是當時官方對經學的標準答案,對後世影響很大。根據《白虎通》記載,當時的貴族子弟學校叫“辟雍”,凡貴族子弟年滿十五就要住校學習,學習內容有詩、書、禮、樂、騎馬、擊劍等,還有壹門功課則是性教育。而唐太宗李世民還親自給妹夫們上性教育課。

其實,中國古代帝王也十分懂得皇子的早期啟蒙教育,以便開發皇子們的“性趣”。古代皇子們壹般在14歲,甚至更早的時候就進行性啟蒙了。皇子們大多由有性經驗的官女、宮婦手把手教。幾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結婚之前都已臨幸過女人,有著熟練的性經驗,有的甚至已經生兒育女。西晉的癡愚皇帝晉惠帝司馬衷,在做太子的時候,13歲時結婚。在司馬衷結婚之前,他的父親晉武帝司馬炎派後宮才人謝玖前往東宮,以身教導太子,讓太子知道男女房幃之事。謝玖離開太子的東宮時,已經懷孕。謝玖後來在別處宮室生下壹個兒子。幾年以後,太子司馬衷在父母宮中見到壹個孩子,晉武帝告訴他,這是他的兒子,他大為奇怪。同樣,北魏文成帝拓跋浚17歲結婚,但他13歲時剛步入青春期便已臨幸了宮女,14歲就做了父親。

不僅皇家和貴族重視性教育,民間的性教育也形像生動。中國古代,民間百姓的性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嫁妝畫”和“壓箱底”。這種“照貓畫虎”的引導方式,是性教育的“形象教具”。“嫁妝畫”實際上是壹卷8張12張不同性愛方式的圖畫。哪家的女兒出嫁前,父母往往都得買上壹兩卷,作為嫁妝,讓女兒在新婚之夜,鋪在床上,“照貓畫虎”接受啟蒙。“壓箱底”大多是瓷器,拳頭大小,外形多是吉祥的瓜果狀,有蓋,內藏壹對交合男女。女兒出嫁前,母親揭開“壓箱底”的蓋子,讓女兒知道“夫妻之道”;平時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只有當兒女入洞房時,才拿如此圖譜或瓷器給予啟蒙。盡管屬於“速成”,但管用。可見,在性的問題上,我們的先人或許不夠坦率,但絕不落伍。

古代的性教育多為母授女,女為母後再授女,代代相傳。所以,古時對於性知識,往往女方比男方懂得多;在古代又流行妻子的年齡要比丈夫大幾歲,所以在夫妻性生活方面往往出現女教男的情況。當然,古代的性教育也決不僅是母親“暗示引導”,也有壹些性學古籍可供閱讀,但不那麽普及,因為古代的民眾識字不多。少女出嫁時,奶娘、穩婆、小姊妹可能會教她;有時小姊妹們會在新嫁娘窗前唱山歌,這些山歌都有性內容,唱山歌有調笑的成分,但也有性啟蒙的作用。

青春期是現在生理學的認知成果,但並不是說,古代人沒有青春期,應該說古代人的青春期提前了。所謂“情竇初開”便是形容這個時期的女性。這個時期的女性更渴慕與男性交往,她們的白日夢更為細膩,渴望情感交流,萌發戀愛意識。古人重視性教育,因為他們重視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傳宗接代,繁衍子孫是要通過性來進行的。在這壹點上,有些現代中國人似乎還不如兩千年前的古人,壹方面要生育後代,另壹方面又把性視為淫穢不潔之事,這種觀念實在不敢恭維。

古人重視性教育,這是好的,但是其理論與方法都是不完善的。按理說,現代性教育的內容既包括知識教育,又包括人格教育,這就比較科學、全面了。可令人遺憾的是,當代中學生早戀甚至偷吃禁果較為嚴重的現象,批判的意味居多,卻忽視了戀愛的發展性、互動性、準愛情性特征,也忽視了社會、父母、學校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如何應對當代中學生性早熟,這就要求學校老師和家長引導學生在對異性健康幻想的基礎上,自然的交往,學會思考、認識和把握自己,恰當處理自己的情感;異性交往用專制的手段加以限制是不起作用的,有時甚至會出現“抽刀斷水”的負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