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河下遊水文特征

黃河下遊水文特征

黃河下遊的水文特點是坡度小,水流平緩。河道寬、淺、散,泥沙淤積嚴重,河床逐漸擡高。

上遊:水多沙少,河水更清,流量均勻。有峽谷和平原。

中遊:水沙多,洪峰流量大。沈積和侵蝕交替出現,峽谷和寬谷交替出現。

擴展知識:

上遊:河源至河口346公裏。它穿越青海高原,流經20多個峽谷。山高坡陡,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離開青銅峽後,地勢平坦開闊,進入寧夏平原和內蒙古河套平原。運河縱橫交錯,成為農業開發區。

中遊:河口至桃花峪,長1234 km。夏秋季暴雨多,沙源豐富。含沙量高,是著名的多沙河流。

下遊:從桃花峪到河口,長767公裏。它自西向東流經華北平原。幾乎所有的銀行都依靠堤壩作為屏障。壹般河灘高出兩岸地面2-5米左右,有的高達10米,是著名的“懸河”。

黃河知識:

黃河位於中國北部,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壹,也是中國第二長的河流。黃河的“黃”其實是泥沙。古書載:“黃河鬥水,泥居第七。”黃河90%的泥沙來自黃土高原,這裏土壤疏松,容易侵蝕分散。每當它被暴雨沖刷,就會流失大量的水土,流入黃河。?

流域冬長夏短,冬夏溫差大,季節氣溫變化明顯。流域內降水較少,以旱地農業為主,冬幹春幹,夏秋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

黃河中上遊以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我國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因此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中國人稱之為“母親河”。每年攜帶泥沙16億噸,其中12億噸流入大海,其余4億噸在黃河下遊停留多年,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