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大雁塔的信息

關於大雁塔的信息

大雁塔建於唐代永輝三年(公元652年)。它是玄奘為了收藏經典而建造的。它有七層,總高度為64.5米。它被認為是古都Xi的象征。它是Xi著名的旅遊勝地。

名稱:大雁塔

英文名:大雁塔類別:古建築

年份:唐朝

原屬:用來安放玄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的佛塔。

現狀:位於陜西省Xi市雁塔區吉安。

大雁塔,也被稱為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陜西省Xi南郊的大雁塔。因為位於吉恩寺西院,大雁塔原名吉恩寺西院塔。它是中國唐代佛教建築的傑作。

大雁塔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輝三年)。玄奘法師在慈恩寺西塔建了壹座五層磚塔,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子和梵文經典。武則天長安時期重建。後來多次修剪。大雁塔是唐代著名的旅遊景點,因此有大量的文人墨客題字,僅明清時期的題字就有200多處。

大雁塔是壹座亭式磚塔,高64.5米。塔身七層,方錐形,仿木結構,自下而上比例遞減。塔裏有壹個木梯可以爬上去。每層樓兩側各有壹個拱形的售票門口,可以通過欄桿俯瞰。整個建築氣勢恢宏,造型古樸穩重,比例適中,風格莊重古樸,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亭塔。這座塔俯瞰著古城Xi安。

大雁塔是Xi的標誌性建築和著名古跡,也是古城Xi的象征。因此,這座著名的古塔被畫在了Xi市徽的中央。

大雁塔又稱大慈恩寺塔,是玄奘法師於唐高宗永輝三年(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塔修建的,高1.80尺,後在武則天長安時期改建為七層磚塔。

大雁塔高64.5米,方錐形,造型古樸,氣勢雄偉。是中國佛教建築樹木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唐代詩人岑參曾說:“寶塔,高聳入雲,直抵天宮。攀登,我們似乎已經離開了我們身後的世界,我們俯視的腳步懸掛在太空中。它淩駕於壹片聖地之上,只能靠精神的辛勞來建造。它的四面遮暗了燦爛的陽光,它的七層樓劃破了灰色的雲朵“大雁塔”雄偉壯觀。

編輯此段落

大雁塔名稱的由來

大雁塔,真的和鵝有關嗎?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在印度聽到的僧人葬雁塔的傳說,解釋了雁塔起源最可信的理論。《大唐西域記》(卷九):摩訶國因陀羅羅樓河山有壹座雁塔。據說大雁是搞小乘的信徒,想開悟。也許這個記錄就是大雁塔名字的由來。

相傳,很久以前,莫傑托邦(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壹座寺廟裏的僧人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凈(即鵝、鹿、犢)。壹天,壹群鵝在空中飛翔。壹個和尚看到鵝,隨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東西吃。菩薩應該知道我們餓了!”話音未落,壹只大雁落在和尚面前死了。他驚喜地告訴寺裏所有的和尚,是如來在教育他們。於是在大雁墜落的地方,以隆重的儀式將其埋葬,建塔命名為大雁塔。

玄奘,唐朝的壹個和尚,在他629年到645年在印度學習旅行期間參觀了大雁塔。回國後,在濟安寺譯經期間,為了存放從印度帶回的佛經,公元652年,在濟安寺西院修建了壹座模仿印度大雁塔的磚塔,稱為大雁塔。這個名字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