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何欣賞壹枚印章?從哪裏開始?

如何欣賞壹枚印章?從哪裏開始?

印章的鑒賞壹般包括三個方面:印刷材料的種類、形制特征、文字的篆刻。形制特征主要有印面、紐扣等,篆刻字在形制上與古文、大篆(毛筆)、小篆、八體、六體不同;從神韻上看,要看印章中每壹個字的篆刻是否連貫(篆刻法),布局是否合理、美觀、新穎(構圖法),每壹筆是否豐富、流暢,是莊重典雅還是停滯不前(筆法),刀力度是否適當,是否充分體現了筆墨的神韻,篆刻深度是否恰當(刀法)。這四種方法還涉及到專門的篆刻知識。

下面就來介紹壹下

壹、密封材料的品種

印章材料(簡稱印材)是雕刻印章所用的不同材料材料。秦以前使用的材料多為金、銀、銅、犀角、象牙,但從戰國時期出土的官印、私印來看,多為銅印、玉印、石版畫,犀角、象牙印尚未見到。從秦漢到南北朝,仍用印章來封泥,最常見的是青銅印章,中間有玉、金、銀、鐵。在封建時代,不僅印刷名稱有等級之分,官方印刷材料也有等級限制。順序是黃金和翡翠最貴,其次是白銀,然後是鋼鐵。然而,對私人印刷材料沒有任何限制。

隋唐以後,印章印在絹紙上,不受泥封的限制,印刷種類逐漸增多。銅是最常見的印刷材料。瓷印出現於宋代,是壹種新型的印刷材料。此時的私印材料範圍更廣,有竹、石、玉、銀、角、齒等。

總之,明朝以前,官印多為銅質,私印廣泛。明代以後,印刷的材料主要是胡頹子。胡頹子的質地比金、銅等金屬更柔軟,很容易用刀封住。所以用胡頹子雕刻的印章大多給人壹種閑適連貫的感覺。而金屬印章就不壹樣了,比如銅印章,壹般都是先鑄後刻,所以難度很大。從價格上看,花奶石產於山野,不如金、玉、角、牙貴。

從印章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花乳石蘊含著美麗的自然花紋和不同的色彩。經過打磨,它的美甚至遠勝於玉石。基於以上三個原因,在明代壹經發現,便迅速傳播開來,成為印章的常用材料。

胡頹子是壹個通稱,因產地不同而有自己的名稱。最著名的是青田石、壽山石和長壽石。

1.青田石

青田石產於浙江省青田縣。縣城東南部的山口、蜀山、方山、延龍、柏楊、封門山等地都以產此種石頭而聞名,尤其是方山。

青田石壹般混有硬石,很少見到大塊的。其質地細膩潤澤,易於雕刻,能充分體現字體的書寫風格和形式。顏色有黃、白、青、綠、黑,凍石最好。所謂“凍”,指的是細膩透明的石頭,分幾個檔次,燈凍最貴。

光凍:這種石頭透明純凈,散發著光,所以叫光凍。是青田石的上品,可謂石中之石。其色白中略黃,質地堅細,價格優於玉石。

黃色果凍:顏色如蜜蠟,鮮艷可愛,略遜於淺色果凍。

魚腦凍:顏色白如魚腦,透亮如玉。

田白:潔白如玉。墨田:純黑色。醬油果凍:棕黃色花,或暗黃色帶灰色,又稱牛角果凍。

松糕(Pine jelly):有紅、黃、黑條紋,比其他石頭稍硬。

白色果凍:淺黃底色全是綠色,像煮熟的桂圓壹樣純凈。

薄荷果凍:綠色略帶淺灰色,質地均勻潤澤,又名梅根。

紫檀果凍:紫色略黃。

2.壽山石

壽山石產於福建省後關縣壽山(今福建省福州市北30公裏芙蓉峰下),又名塔山。壽山石比青田石更堅硬,更細致。由於品質和產地的不同,壽山石與天坑、水坑、山坑都不壹樣。天坑是指壽山石的上品,產於古山山灣。水坑是指在山澗的巖竇中產生的地方,僅次於天坑產生的地方。山坑是指最早發現壽山石的地方。據史料記載,壽山石早在宋代就有開采,但當時並不是用來制作印章,而是被加工成各種石雕小玩意,很受歡迎,賣得很好。後來由於大量開采,田地道路被毀,宋朝下令禁止開采,幾百年來無人問津。

直到清朝康熙年間,福建人陳偶然發現壽山石可以刻制印章,且成品典雅精美,於是進山開采,逐漸使壽山石成為天下珍品。根據壽山石的三個坑,介紹壽山石進行鑒定和收藏。

(1)天坑。

田黃:又稱鐠黃。有黃、白、紅、黑四種顏色,其紋理像壹個樹心圖案,越來越密。表面花紋有癩蛤蟆皮似的斑點,但內部花紋像蘿蔔或橙果肉。田黃按其天然顏色分為幾個等級,其中橘皮最貴,其次是金黃色、桂花黃、熟小米黃、枇杷黃。田黃石的上品,比金玉珍貴多了。

都靈坑:既是成坑,也是坑。是清道光初年挖掘的。它有三種顏色:黃色、白色和紅色。它的質感比田黃略強。完全透明半透明,偶爾有砂點和白斑。如果是純凈無瑕的,會隱約出現蘿蔔紋,其中以金黃色最貴,其次是桂花黃和枇杷黃。

米翠料:產於都嶺坑之巔,質地細膩,不如都靈徹底。有的是純黃色,類似田黃,有的是黃色帶金點。

(2)水坑。

魚腦凍:又名白水晶,是水坑中的上品,其中以坑洞和水晶洞最貴。堅硬透明。顏色白如果凍,黃如酥脆。

天藍冰封:又名藍天,也產於坑頭和水晶洞2。質地細膩,仿棉花紋。它的顏色純凈而有靈性,如雨過天晴,在水坑中僅次於魚腦果凍。

牛角果凍:產於坑洞,顏色似牛角,但比牛角更亮更有靈氣。有犀角等圖案,顏色偏黃,白色以蘿蔔圖案為上品,其次為青花。

瓜瓤紅:又名肉脂,產於坑洞。其紅色艷如三春桃花,白色清純如玉。

(3)山坑。

高山霜:產於高穴等地。山中石多,色多種,為壽山諸坑之冠。顏色有紅色、黃色、藍色和白色。白中有純白帶紅點的,像彰化的星星;有白色、晶瑩剔透的晶體,稱為高山晶體。紅人中,有些叫美人紅,比如紗籠,玉身。

芙蓉果凍:質地細膩圓潤,鮮靈度略遜於白水晶。白蓮藕尖最貴,豬油白次之,白雪第二。還有淡黃色的,嫩綠色的(叫芙蓉綠)。

奇亮:半透明,有光澤,多為黃白色,從質地上看堅硬易雕,黃色耀眼,像陽光下熟透的橘子。

3.昌化石

主要產於浙江省彰化縣康山玉礦,有水坑和幹坑。水坑裏產的石頭比較細,幹坑裏產的石頭又幹又硬,而且含有比鐵還硬的沙釘,所以很難雕刻,所以水坑裏也產昌化石。因常化石中有許多紅色塊,似雞血,故又稱“雞血石”。區分常化石優劣有兩個標準——質地和顏色。羊脂凍質地最貴,潔白如玉,半透明。第二種是深凍,深灰色,半透明。顏色為全紅,其次為全能紅、對面紅、頂足紅、局部紅。如果質地是羊脂果凍,顏色全是紅色,最珍貴,甚至比田黃還值錢。有的昌化石比較粗糙,血塊不夠成熟,所以石販子就把它們炸了,讓裏面的血露出來,不知道的話很容易上當受騙。

其實鑒別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用刀在紅色的地方輕輕劃壹下,然後在明亮的地方對比壹下,看紅色和周圍的顏色是不是壹樣的。如果不壹樣,很可能是模仿。

上述僅有的三種名石,其品級和種類遠不止這些。巴林石也是印刷材料的重要產地。此外,還有大綠松石(浙江寧波大宋所產)、銀洞石(廣州產)、房山石(北京房山縣產)、江山石(遼寧產)等。而這些石頭壹般質地較差,顏色和彩繪圖案缺乏自然美,但在某些地方與名石十分相似,因此受到造假者和石販的青睞。

總之,不管石頭產自哪裏,都不如產自老坑。因為這些石頭壹般都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顏色不敗,容易封。新坑的質地太軟,容易腐蝕,雕刻幾年後往往出現裂紋,或者朱文(楊雯)變粗,而柏文(殷聞)變細,刀法失去了真實性,顏色也逐漸陳舊,失去了與眾不同的感覺。

4巴林石

巴林石產於內蒙古巴林右旗大板,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被記載為貢品。巴林石礦產資源豐富,五彩繽紛,種類繁多,但近二十年來被大規模開采,名稱多借用壽山石,如光凍、芙蓉凍、桃凍、水晶凍、羊脂凍等。但是巴林雞血石和巴林黃和角果凍是他們自己獨特的名字。巴林黃像雞油色,半透明,雜質少,也容易被切割,但這種石頭產量很少,很難獲得;牛角凍色如牛角壹般厚,淡綠色,略透明,質地多含不透明或白色塊狀物,也很少見;巴林雞血石紅如血,多呈帶狀、片狀、星形,也有紅石狀。土地色彩豐富,有牛角地、黃白地、芙蓉地等。,尤其是白羊肥地,雞血石,這是最難得的。與昌化雞血石相比,巴林雞血石的血色更為細膩而非肅穆,而且似乎有壹點華而不實的感覺,因此其收藏價值略遜於昌化雞血石。

二、印章的基本知識

印章的內容非常廣泛,其特點隨印刷材料的不同而不同。雕刻中也有各種術語。知道了這些知識,對於收藏和欣賞都是非常有用的。下面簡單介紹壹些常識。

1.陰(白)文印刷、陽(朱)文印刷和陰陽文印刷。

印章上的文字或圖像有凹有凸,凹的稱為負字(也稱母字),反之亦然。但古名與今名正好相反,因為古人根據印在印章上的記號來稱呼陰陽文,印在印章上呈現的陰文就是印在印章上的陽文;印上寫的是陽,印上寫的是陰。所以為了避免誤解,陰語叫白語,陽語叫朱語。有些印章夾雜著白色和朱紋,被稱為“白澍文健印”。

壹般來說,古代印章多為白色印刷,字體典雅古雅,筆法強烈,轉折性強。白印字體壹般肥而不脹,瘦而不枯,得心應手,妙在自然,最忌矯揉造作。朱始於六朝,盛行於唐宋。字體飄逸,筆法外露,但字跡不宜粗,俗氣。

2.鑄造和雕刻

金屬印章,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壹般都是先用粘土雕刻,然後翻砂或拉蠟鑄造而成,稱為“鑄印”。大多數古代印章是和印章壹起鑄造的。非金屬印章,如玉石,不能鑄造,只能用刀鑿。也有先鑄後刻的金屬印章,壹般稱為“鑿”。有工整粗糙的鑿刻,也有因急於朝拜而未等諸樊而倉促鑿刻應用的官印,故稱“急印”。

3.雙面打印、多面打印和主從打印

壹面刻姓名,壹面刻姓名,壹面刻職稱,或者壹面刻姓名,壹面刻吉爾吉斯語、圖像等。任何雙面打印都稱為雙面打印。多面打印就是類比。雙面打印和多面打印壹般不能有紐扣,只在中間剪壹個小孔用於穿線,所以也叫“穿線打印”。兩種或兩種以上印章放在壹起攜帶,稱為“母印”或“套印”。

4.名章、字章、名章、總章

古人認為印是信用的象征,所以名印作為正印,印字作為散印。名字的印章是只刻名字。壹般只在名字上加“封”、“印”、“印”、“私印”等字樣,而“師”字不與其他亂字並用,表示不敬。排版也叫排印。漢晉時期,人物必須和姓氏掛鉤,後代可以也可以不掛鉤。壹般只有“印”字或姓加在“印”字上,如“趙子昂”。名字和文字的組合稱為“名印”。還有人把籍貫、姓、名、字、號、官職刻在壹起,稱為“將軍印”。

5.回文印刷、橫讀印刷和交錯文本印刷

回文用來處理兩個字的名印和字印,可以防止誤讀,把名字的兩個字連為壹體。方法是把“封”字放在姓的下面,“名”字在右邊,“名”字在左邊。讀回來就是“封姓”而不是“封姓”。比如“王從之印”這幾個字,如果平時刻的時候沒有回文,很容易被誤認為姓王,姓王的跟著也不明顯。橫版印刷和交錯印刷很少見,壹般只用於刻官銜和地名。比如上面刻“司空的印章”、“司空的印章”,下面刻“浙西的印章”,這叫橫讀印刷。隔行打印意味著按對角線順序閱讀。四個字,第壹個字在右上角,第二個字在左下角,第三個字在左上角,第四個字在右下角。比如《益陽金印》,“陽”字在“金”字之下,“金”字在“益”字的左邊,但容易被誤解為“益陰”或“益陰”等。

6.書柬埔寨印章,印章收藏和印章

書法,柬埔寨和印度在古代很流行。從秦漢到南北朝,都在使用陶土印章。在粘土印章之後,有了印章,但壹般只用印章這個名稱。後來又印上了“有人說了什麽”、“有人宣布了什麽”、“有人告知了什麽”、“有人點頭了”、“有人守口如瓶了”,都是書法印的。收藏印章是收藏字畫的標誌,始於唐代。唐太宗在連珠印有“貞觀”二字,唐玄宗有“原弓”二字,有長方印。這兩枚印章雖未標明鑒定字樣,但具有鑒定性質,是最早的鑒定印章。宋代以後,篆刻收藏的內容更加豐富,篆刻和材料都非常精美,深受收藏者的喜愛。其次,古代珍貴書畫的流通也可以通過藏家印章的鑒定來驗證。他的文章有《有人藏》、《有人欣賞》、《壹個縣壹個村(館、館、館)的地圖書記》。很多版畫也被收藏收藏。

7.玉璽

玉石是最珍貴的印刷品。其質地堅實、潔凈、濕潤、致密,可破損、破碎而不破壞其質地。所以古人喜歡戴玉璽,意思是君子戴玉,玉不琢不成器。翡翠越老越貴,壹些商家經常把新玉放在油鍋裏炸,使其變得古色古香。

8.金屬密封件

指用金、銀、銅、鉛、鐵雕刻的印章。金銀太軟,不易切割。筆觸更難表現,所以壹般鑄印時混銅,不僅容易成型,也容易雕刻。壹般來說,金銀印章多為包金包銀,純金純銀的很少。金銀在官印中用來區分等級,在私印中很少見。由於金銀刻字用刀削膩,字跡又軟又平,從收藏和欣賞的角度來看,沒有太大的價值。青銅印章字跡濃重,背面有珠紋。方法上有鑿刻,也有鍍金鍍銀。在古代,除了巨印,鉛印和鐵印壹般都很少見。明代禦史用鐵印以示廉潔無私,但鐵容易生銹腐蝕,所以很少流通。

9.象牙版畫和犀牛骨版畫

牙印,漢代有官印的時候,宋代以後多為私印。它們是由象牙制成的,又軟又硬又油膩,很難用刀。雕朱文猶可見,而柏文並不驕傲。所以篆刻家和收藏家都不珍惜牙印。象牙應該避免老鼠屎的味道。到了老鼠尿,馬上就會呈現黑點,直到見底,再也揭不掉。怕熱空氣怕汗,即使有牙印也不經常戴。犀牛角印章,但黑犀牛角在漢代2000至400石官員中作為印章使用,其他很少使用。它的質地又厚又軟,時間壹長就會變形。還有的印有牛羊的脛角,在民間比較受歡迎。官印和富家很少使用,相關記錄也尚未查到,所以不清楚是什麽時候開始的。

10.水晶印章,瑪瑙印章等

水晶質地硬脆,不易雕刻。稍微用點力就斷了,刻出來的字很光滑沒有涵。瑪瑙質地比玉石硬,是所有印刷品中最難雕刻的材料。雕文犀利,缺乏優雅。瓷印始於唐代,宋代逐漸變寬,堅硬但不易雕刻。珊瑚易裂,翡翠易斷且堅硬。

總之,雕刻水晶不容易,做印章真的事倍功半,收藏者和鑒賞家只是把它作為壹個裝飾品來把玩。

11.竹木印章

雕版印刷壹般用黃楊木,容易裁切,不松散。梅根、竹根、瓜蒂、石頭也可用於雕刻。竹根直而細,無裂紋。如果兩段間距合適,根節分布規律,就非常漂亮,足夠難得壹玩。廣東的橄欖核最貴(橄欖比橄欖大,不可食用),質地堅韌,其他的大多比較軟,只能切雕,很難達到篆刻之美。竹木印章可以雕刻成各種形狀,集工藝品和印章於壹體,因此也是收藏家和鑒賞家的壹個範圍。

12.鈕扣和緞帶印刷

印好的背面高高凸起並打有穿線用的眼孔的部分叫印鈕。早期印章的紐扣形狀比較簡單,只在背面雕刻成凸形,並穿過壹個孔,後來被稱為“鼻扣”。

隨著篆刻技術的發展,印章鈕扣的制作越來越精美,種類也越來越多,多為動物如動物、昆蟲、魚等。,如龍鈕、虎鈕、龜鈕、辟邪鈕,還有曲鈕、直鈕、彈簧鈕(古代銅錢)、瓦鈕、橋鈕、鬥鈕、壇鈕等等。有的印章沒有紐扣,印章周圍刻有山水人物,稱之為“薄意”——薄刻如畫。印章是戴在指印扣上的帶子,古代常用棉絲制成。秦漢以後,官印品級的色差有壹定的品級差,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