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最全國學經典名句及解讀

最全國學經典名句及解讀

最全國學經典名句及解讀

 "國學"壹詞,古已有之。《周禮·春官宗伯·樂師》言:"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禮記·學記》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國學"在中國古代,指的是國家壹級的學校,與漢代的太學相當,此後朝代更替,"國學"的性質和作用也有所變化。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最全國學經典名句及解讀,歡迎閱讀。

 最全國學經典名句及解讀

 1、言忠信,行篤敬。 選自:《論語》

 譯文說話忠誠老實,行為厚道嚴肅。

 2、壹張壹弛,文武之道。 選自《禮記》

 譯文有時緊張,有時松弛,這是周文王、周武王處理政事的辦法。現在多指工作、學習和生活要勞逸結合。

 3、壹樹百獲者,人也。選自《管子權修》

 譯文培育壹次而能得到百倍收獲的,是培養人才。培育人才雖然費時、費力,但是收獲很大。

 4、士有百行,以德為首。 選自《三國誌》

 譯文誌士有百種品行,把德看作是第壹位。後來用來說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5、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選自《左傳》

 譯文擊第壹遍鼓,士氣振奮;擊第二遍鼓,士氣開始低落;擊第三遍鼓,士氣就完全消失了。這句話鼓勵大家趁情緒高漲時壹口氣將事情做下去。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師說》

 譯文人不是生來就什麽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7、 萬物之中,以人為貴。出處:範曄《後漢書?周舉傳》

 譯文在天下的萬物之中,人是最寶貴的。

 8、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出處:《老子》

 譯文天下的難事,壹定是從容易的事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壹定是從細小的事發展起來的。

 9、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出處:《禮記》

 譯文心不在那裏,看什麽也看不見,聽什麽也聽不到,吃什麽也吃不出滋味。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麽事情都要專註。

 10、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誌。出處:桓寬《鹽鐵論》

 譯文不因為不得誌而改變氣節,不因為地位卑下而改變誌向。

 11、不遷怒,不貳過。出處:《論語》

 譯文不拿別人發泄怒氣,不重犯同樣的錯誤。

 12、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出處:葛洪《抱樸子》

 譯文不學習而想得到知識,就像想得到魚而沒有網壹樣。

 13、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出處:《舊唐書》

 譯文(壹個人)不敬重別人,實際上是不敬重自己。

 14、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出處:《論語》

 意思:時間在不斷過去,我們要珍惜時間。

 15、內不自誣,外不誣人。出處:《韓詩外傳》

 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

 16、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意思:學好像登山壹樣艱難,學壞如山崩壹樣容易。

 17、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處:《晏子春秋》

 意思: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18、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意思: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1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且不斷溫習與實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孔子這裏強調的是對於知識,“學”只是壹個認識過程,“習”是壹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壹起來。

 2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孔子這裏強調的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這與康德說過的“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是完全壹致的。

 2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

 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孔子這句話是後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會吸取教訓,不斷跟別人墮落下去。

 22、德不孤,必有鄰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論語》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壹定會有誌同道合的人和他做夥伴。”

 孔子在這裏講的,不僅僅是壹種人生經驗,更是壹種社會生活的規律。自己有道德的涵養,能體用兼備,自然會影響近身的人。

 23、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

 譯文孔子說:“質樸多於文彩就會顯得低俗,文彩多於質樸就會流於浮華。文彩與質樸搭配適中,才能成為君子。” 孔子這裏強調的是既要有文化修養,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2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壹起走路,其中壹定有值得我為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並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

 孔子的這句話意在提醒我們要隨時註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這樣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

 25、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壹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孔子在這裏感嘆的是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

 26、其身正,不令而行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譯文孔子說:“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

 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孔子的這句話的現實意義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2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譯文孔子說:“壹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壹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孔子意在告訴我們要未雨綢繆,因為眼前的問題,就是我們在過去所沒有考慮、準備好所導致的。而我們現在仍然對未來沒有做好準備,那麽在未來,也壹樣要被各種問題困擾。

 2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文子貢問孔子說:“有壹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願強加給自己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

 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人生在世除了關註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註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29、人無信不知其可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

 譯文孔子說:“壹個人如果不講信用,那根本是不可以的。就像大車沒輗,小車沒有軏壹樣,那車怎麽能走呢?” 孔子的意思是說:做人必須要言而有信。只有有了誠信,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誠信是做人的原則。

 3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子曰:“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孔子這句話在提醒我們為人處世,與人交往,應該具備壹個寬廣的胸懷,凡事不可斤斤計較,這樣妳的生活就會很快樂。

 3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

 譯文孔子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

 要不懂裝懂。”

 人常說:“學無止境。”壹個人無論他的知識如何淵博,也可能對某些事情知之不多或者不懂,當我們有不懂的時候,壹定要正視自己的“無知”,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樣才可以變“無知”為“有知”,千萬不要不懂裝懂,自欺欺人。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孔子這句話揭示了興趣的重要性。他把學習劃分為三個層次:第壹層是知學,即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第二層是好學,即愛好學習,對學習有興趣;第三層是樂於學習,即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在這三層中,知學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樂學,只有激發學習的濃厚興趣,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33、見仁見智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曰用而不知,故君子道鮮矣。《周易》。

 譯文仁者從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從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智。平民百姓每天接觸陰陽之道而不懂得,因此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這句話告訴我們對同壹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34、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天體運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壹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表現出了人類勇於進取、勇於開拓、勇於向自己的惰性宣戰的無畏氣慨,在人類社會的不同領域、不同層面都有著不同的體現。

 35、玉琢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譯文玉石若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玉器;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為有用的東西,還得要經過打磨加工,用這個道理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壹方面承認了人所擁有的天賦和才能,另壹方面則強調了開掘和發展天賦、才能,必須通過學習的過程,使他們得到充分的展現。

 36、博學篤行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譯文廣博的學習知識,仔細地詢問知識,謹慎的思考知識,明確地分辨知識,全心全意地用知識。

 這句話涵蓋了為學的幾個遞進階段,首先是要廣泛地去獵取知識,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其次是對所學的知識要多問幾個“為什麽”,對不明白的要追問到底;再次是對所問的問題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考察、思考,將所學為我所用;第四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分辨明析,使所學越辨越明;最後是要將所學到的知識努力應用到實踐,踏踏實實地去踐行!

 37、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

 譯文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種種行動去阻礙、幹擾他的事業。人要生存,要有作為,要有出息,就要敢於直面內憂外患,就要歷經壹番艱辛困苦的.磨難,就要歷經壹番肉體至精神的人生錘煉。

 這句話更給我們身處逆境時有太多的激勵,只有經過艱難曲折的磨練,才能承擔“大任”。

 38、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譯文沒有圓規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圓”或“方”的形狀來。比喻做事要遵循壹定的法則。

 這句話內在的因果關系,在壹定層面上符合事物發展的壹般規律,因此人們將其引伸到待人、接物、處事的方方面面,循循善誘,教導後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逐漸成為傳統文化中的壹句“至理”格言。

 3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譯文真實可信的言詞不漂亮,漂亮的言詞是不真實可信的。

 它告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文字,都不要追求浮華美麗的言辭,要用樸實無華、自然流暢、能夠充分表達自己原本意思的言辭。而對於表面浮華美麗的言辭和文字,要認清言者的本意和目的,不要被美言所誤導。

 40、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於人也,常為而不臵,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晏子春秋》

 譯文晏子說:“我聽說,不斷實踐的人壹定可以成

 功,不倦前行的人壹定可以達到目的地。我並沒有比別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經常做個不停,行個不止。您怎麽會趕不上(我)呢?”

 這句話在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關鍵在於堅持不懈,不斷努力,終有回報。

 4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

 譯文本真乃是精誠的極致。不精不誠,就不能感動人。 此句意在告訴我們為人做事要真誠,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什麽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4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譯文時間像江河東流入海,壹去不復返;人在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齡大了,那就只好悲傷、後悔。

 此句不僅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不應浪費時間,還用來告誡我們,要趁年紀還輕,好好努力,不要到老的時候,壹事無成,只能留下悲傷、後悔。

 43、壹張壹弛,文武之道。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壹張壹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譯文有壹直把弓弦拉得很緊而不松弛壹下,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無法辦到的;相反,壹直松弛而不緊張,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願這樣做的;只有有時緊張,有時放松,有勞有逸,寬嚴相濟,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國的辦法。 現用這句話多用來提醒我們: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44、成人之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為人處世時要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要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

 45、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文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壹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這句話講的是朋友交情深厚,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

 4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莊子》

 譯文而且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壹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壹樣;君子淡泊卻心地親近,小人甘甜卻利斷義絕。大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麽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這句話道出了壹條重要的交友原則,朋友之間的交往,要不含任何功利之心,這樣的交往純屬友誼,卻長久而親切。如果包含著濃重的功利之心,把友誼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礎上,表面看起來“甘若醴”,壹旦對方滿足不了功利的需求時,很容易斷絕,所以與人交往,要找君子,不要找小人。

 47、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

 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尚書》

 譯文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墻壁站著,什麽東西也看不見。

 這句話再次強調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正如那句俗語所說,“不讀書猶如睜眼瞎子”。

 48、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註。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譯文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註釋;對《春秋左氏傳》也下過很深的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朱墨別異》。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這句話在告誡我們書首先要反復讀,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它的精髓,當然在讀的過程中壹定要思考,帶有悟性地讀,否則也只會是紙上談兵不得其要領。

 49、五十步笑百步。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

 譯文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壹百步的士兵,可以嗎?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壹百步,雖然在數量上有區別,但在本質上是壹樣的——都是逃跑。這就告訴我們,看事情要看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50、己百己千

 人壹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中庸》

 譯文別人學壹次就會了,我還不會!就學他壹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了,我還不會!就學他壹千次。如果真能照這樣子去做,雖然再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

 這句話再次說明笨鳥只要先飛壹定能早入林。我們每個人的資質,體力是不壹樣的,有強有弱,但只要有了這種“己百己千”的精神,肯定會功到自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