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國時期孔子的再傳弟子公孫尼子所作。
2、此書是漢代劉向、劉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
《樂記》的作者和時代問題眾說紛紜。《漢書·藝文誌》載,古樂早已有之,後散失,及秦而滅,漢初"廣開獻書之路",河間獻王以其地方力量搜集古書古樂,與毛生等"***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輯成《樂記》。《漢書·藝文誌》所列《王禹記》24篇可能就是河間獻王所輯《樂記》,不屬漢人新作,而屬"先秦舊書’。
《樂記》,中國儒家音樂理論專著。西漢成帝時戴聖所輯《禮記》第十九篇的篇名。作為先秦儒學的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豐富的美學思想,對兩多千年來漢民族古典音樂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並在世界音樂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樂記》最早的壹部具有比較完整體系的漢族音樂理論著作,它總結了先秦時期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幹戚羽旄,謂之樂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 關於音樂的本質,《樂記》中有著精辟的論述,肯定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它認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