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
青草紅花遊魚飛鳥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
擴展資料霜降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進入此節氣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壹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壹帶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壹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
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裏沃野上,壹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壹般把秋季出現的第壹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壹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壹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霜是水氣凝成的,水氣怎樣凝成霜呢?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遊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於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沒有雲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有《霜降》詩雲:“時逢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荷敗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采收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