栳栳念lǎo lǎo
1.古籍釋義
唐韻盧皓切《集韻》魯皓切,?音老。《廣韻》栲栳,柳器也。《元史·儀衞誌》玉輅用栲栳輪,言其形曲也。亦作?。《正字通》栲栳,盛物器,卽古之簝,屈竹為之。
2.簡介
栲栳栳是壹種面食,由蓧面做成,是山西大同、呂梁等山區,河北張家口、承德地區人民喜歡的壹種面食。是中國山西地區的特色食品,是壹種用蓧面為主體的面食形式,面團由雙手揉搓成型,型如貓耳,色呈暗紅,吃起來有鄉土風味,壹般會沾特殊的醬料食用。
壹般稱為蓧面栲栳栳,在張家口稱之為“蓧面窩窩“”蓧面窩子”。蓧面的營養價值極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麥、大米、高粱、蕎麥、黃米這六種糧食的6倍,釋放的熱量等同豬肉或肥牛。蓧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區民間的家常美食,已作為雜糧小吃在飯店酒樓大受歡迎。
2.特點
栲栳栳是壹種面食,由蓧面做成,是山西大同、呂梁等山區,河北張家口、承德地區人民喜歡的壹種面食,壹般稱為蓧面栲栳栳。在張家口稱之為“蓧面窩窩“”蓧面窩子”。現在已作為雜糧小吃在飯店酒樓大受歡迎。型如貓耳,色呈暗紅,吃起來有鄉土風味,壹般會沾特殊的醬料食用。蘸著酸辣汁品嘗,口感很筋道爽口。
蓧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嚴格,和面壹般是由體力較好的人負責,加以燒開的水,用搟面棍攪拌成面團,必須趁熱將其揉精。接下來在手掌上將小蓧面團壹揉、壹搓,再往手指上壹繞,就變出了壹卷卷的蓧面栲栳栳。大約長10厘米,寬5厘米的舌型薄片卷出來的圓筒狀就是它的大小。
栲栳栳壹定要用蓧面。蓧面是面中之上品。山西有壹首童謠這樣唱:“三十裏的蓧面二十裏的糕,十裏的豆面餓斷腰。”便是佐證。做“栲栳栳”用的蓧麥要炒熟後再磨成粉,用滾燙的熱水和了面,再放在壹塊光滑的石片上揉,然後用壹根木杖子把蓧面搟成片,捏成壹個壹個小圓,讓它們擠在小蒸籠裏,加大火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