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紅汗簡介

紅汗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鼻衄·紅汗 5 血汗·紅汗 5.1 病因病機 5.2 癥狀 5.3 辨證論治 6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紅汗的方劑 2 治療紅汗的穴位 3 治療紅汗的中成藥 4 紅汗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紅汗 1 拼音

hóng hàn

2 英文參考

hematohidrosi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紅汗:1.鼻衄;2.血汗之別稱。

4 鼻衄·紅汗

紅汗為病證名[1]。外感熱病中出現鼻衄,衄後發熱得到緩解,這種鼻衄起到了與發汗同樣的退熱作用,被稱為紅汗[2]。

①傷寒陽明熱盛時的鼻衄,同時衄後陽明之熱隨之而解者,稱為紅汗[1]。《三指禪》卷二:“傷寒鼻衄,名曰紅汗。熱隨血解。不必止血,亦不必再發汗。”

②紅汗泛指壹般鼻衄者[1]。《傷寒家秘的本》:“俗人以血為紅汗。”

5 血汗·紅汗

紅汗為病證名[1]。為血汗之別稱[1]。又名汗血、肌衄[3]。《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血汗者,或有病,或無病,汗出而色紅染衣,亦謂之紅汗。” 指汗出色淡紅如血[3]。

5.1 病因病機

多由火熱熾盛,迫血外溢所致[3]。

《血證論·汗血》:“則知陽乘陰而外泄者,發為皮膚血汗矣。”

《雜病源流犀燭·諸汗源流》:“有血汗者,汗出汙衣,甚如蘇木水湔染,即《內經》之蔑癥,則由膽經受熱,血遂妄行,又與手少陰氣並,故成此癥。”

5.2 癥狀

《惠直堂經驗方》卷四:“血汗,出汗紅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脈溢,乃虛弱極有火之癥也。”

5.3 辨證論治

治以清熱瀉火為主,辨別心火、肝火、胃火、肺熱、膽熱的不同,選用涼血地黃湯、當歸蘆薈丸、竹葉石膏湯、人參清肺湯、定命散等方[3]。如因氣虛血少者,用當歸補血湯加味[3]。產後血汗,宜猬皮散。亦有因大喜傷心,血隨氣行者,用黃芪建中湯兼用小麥、麥門冬,金銀器煎湯調下妙香散[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