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理論研究
1.1情誌及情誌病證的內涵
“情誌”壹詞來源於《內經》對情誌、五記錄的論述,是後世醫家對七情、五記錄的合稱。現代學者對情誌的含義有不同的學術見解:《中醫基礎理論》說情誌是機體的精神狀態,是人體對客觀外界事物和現象作出的七種不同的情緒反應。金[1]認為情緒是壹種內心體驗,是在外界刺激因素的影響下,通過心靈的感應而產生的具有壹定傾向性的態度表達。吳剛[2]認為情緒是身體的精神狀態。身體在心靈的引導和調節下,以五臟之精為物質條件,在外界環境的刺激和影響下,通過內外綜合作用,對客觀事物產生壹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對客觀事物能否滿足自身欲望的體驗。喬等人[3]指出:情誌是中醫學對現代意義上的情誌的特有稱謂,其含義本身就包括情誌體驗和情誌表達。經過當代醫生的應用和發展,情誌概念已經包含了現代意義上情誌的主要內涵;身體的精神狀態不屬於頭腦,不能與頭腦混淆。這是壹個涉及心理和生理系統的復雜反應。體驗、表達及伴隨的生理和行為變化是情緒的主要內涵。李惠姬[4]、宋等人[5]認為,情誌是指七情五誌,也涉及五神的內容。它包括現代心理學中的情緒、情感、激情意誌等心理過程,也與個體心理特征有關,是現代心理學中對各種心理因素的概括。
在中醫的認識中,很多疾病都與七情有關,所以情誌致病的範圍很廣。李凱[6]指出,在中醫近50種疾病中,心悸、失眠、暈厥、抑郁、癲狂、癲癇、頭痛、頭暈、中風等多種疾病可由異常情緒直接引起,如咳嗽、哮喘、胸痹、胃痛、癲癇等。李惠姬等[4]認為情誌病是指情誌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中起主要作用的壹類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壹切功能性疾病。許智偉[7]認為情誌病綜合征是七情內傷所致,以情緒活動障礙為特征,包括精神癥狀,如抑郁綜合征、臟躁、失眠、癲狂等。壹類有軀體癥狀的疾病,類似於現代醫學的心身疾病,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多種疾病,如哮喘、嗆咳、腹瀉、陽痿、痛經等,即中醫的情誌病,包括現代醫學的心身疾病、神經官能癥、精神疾病等。
1.2情誌病因、病機及致病特點
1.2.1情誌病因病機對於情誌病因,公認的理論是:突發的、強烈的或持續的情誌刺激超過了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導致人體氣機失調,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金[1]認為,既然情誌是五臟功能活動的表現,其產生有賴於臟腑精氣的活動和外界刺激,那麽情誌病的病因就不應該是情誌本身,而只能是不良的外界刺激。湯顯玉[8]指出,外界刺激和個體體質差異是影響情誌病的兩個重要方面。情誌病的病理機制是氣機失調,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平衡被破壞,導致正氣虛弱,邪氣入侵。金等[9]認為氣機失調是情誌病的關鍵病機。由於導致氣機失調的原因很多,其病機變化復雜,但基本病機規律有三個特點:氣機失調與實虛、臟腑失調與經脈不利、氣機疾病首先涉及津液和血。孫立軍[10]指出,人體內有壹個承擔情緒活動的整體調節系統,這是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公認的。中醫情誌調節系統以五臟為中心和精氣,氣血津液為物質基礎,所以情誌病的中介機制是臟腑氣血尤其是五臟氣血失調;現代醫學的情緒調節系統是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其物質基礎是神經遞質、激素和免疫活性物質。情誌病通過刺激與內臟器官密切相關的神經內分泌系統,降低機體的免疫能力。因此,中醫情誌病理論有其重要的免疫學基礎。
1.2.2情誌致病特點情誌致病因素直接傷及臟腑,引起氣機紊亂,氣血失調,這壹點已被學者所公認。但情誌致病特點和臟腑損傷偏向眾說紛紜,多數人認為情誌致病因素易傷肝。魯明遠[11]認為情誌病可急可緩,多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情誌引起,各種情誌病證的發病具有相同的中介病機;情誌病理變化可呈現不同的病理階段,如氣的紊亂、火傷陰、形質的喪失、痰的衰竭、凝血等。發病初期,即氣失、神失、五臟失調,病情進壹步發展會出現痰火、血瘀、氣血津液失精等繼發性癥狀。許智偉[7]發現脾胃、肝膽、心腦在情誌病中的作用最為密切。程[12]等人認為,情誌過度不僅會影響氣機,還會損害五臟,氣機會導致血液循環,氣滯會導致血瘀,從而導致心血管疾病。喬等人[13]認為“五情傷五臟”的模式不符合臨床實際,多種情誌交織同病導致肝損傷的概率更大,“社會事件”是情誌刺激的初始因素。因此提出“深情交織* * *致同病先傷肝”的假設,並進行邏輯論證。李馮等人[14]認為人體調節應激反應的核心是肝臟,強調肝臟對情緒因素(心理應激)引起的各種變化起著決定性的調節作用。郭磊[15]認為情誌活動與肝關系密切,而肝與婦科病的關系尤為密切,所以在治療上應先調肝。唐等人[16]認為,中醫“思傷”在七情過程中處於中心地位,起主導作用,在研究和治療情誌疾病時應充分重視。白等[17]論述了脾與情誌的相關性,指出脾主氣樞,中土脾在情誌活動中起平衡作用。張宗芳[18]指出,腎虛是更年期精神情緒異常的根本原因。
1.2.3情誌分化許智偉[7]認為“情誌分化”包括四個要素:致病因素——“喜、怒、憂、思、恐、悲、驚”七情;“情誌辨證”的主要思想是以五臟為中心,以機體的情誌變化為表象,以人體與臟腑關系相關的情誌活動為內容的辯證思維過程;病理特征——“七情”的致病因素多為精神情誌內傷,主要導致氣機升降失常,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虧失調。“情誌辨證”的病理特征應結合八大類、氣血津液、臟腑、衛氣、營血、三焦的辨證來討論。因此,“情誌辨證”的主要內容與精神情誌活動密切相關,辨證要點可以主要是精神癥狀,而不是把壹個獨立的情誌變化歸罪於某壹個臟腑。傳變規律——情誌病雖傷五臟六腑,但首病在肝,病傳於心,漸臟。
2實驗研究
近年來,中醫學術界以中醫藏象理論和七情學說為基礎,結合現代心理學理論,開展了情誌致病機制和中醫防治的實驗研究:喬等[13]完善了“肝氣郁結、肝氣郁結”的概念,建立了辨證標準和大鼠模型,開創了經前期綜合征肝氣郁結的先河。嚴燦等[19-20]利用束縛制動模型,從多個方面探討了心理應激的NEI網絡發病機制及調肝方的幹預作用。提示調肝方對多種中樞神經信息因子具有多層次、多靶點、多環節的調節作用;馬援等[21]觀察了六味地黃湯對懸吊應激下小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變化的影響,發現口服六味地黃湯可顯著提高小鼠下丘腦GnRH和LH水平,降低血清雌二醇濃度。韓娟[22]從心出發,通過旋轉、限制、擁擠等方法模擬情誌刺激引起的氣機失調的證候。給予舒心1可增加應激大鼠下丘腦中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和乙酰膽堿的含量;梁等[23]采用電刺激模型研究,提示健脾益氣、化痰溫的中藥復方對慢性應激大鼠HPA軸異常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李傑等[24]通過束縛大鼠浸水模擬“七情衰竭”的原因,論證了不良刺激引起的氣機紊亂與HPA調節紊亂有關。鑒於溫膽湯在治療精神和軀體疾病中的廣泛應用,何友順等[25]提出寧神溫膽湯(加味溫膽湯)可能通過改變腦組織單胺類和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含量而發揮治療精神和神經系統疾病的作用。王米曲等[26]通過對恐懼的整體行為、生理病理、免疫、生化、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和積累,將“怕傷腎”的應激研究推向了情緒心理學、心身醫學、遺傳心理學、中醫心理學的前沿。
3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醫學者對情誌病開展了壹些研究工作,取得了壹定的成果:在理論研究上,新的假說對原有的基礎理論提出了質疑和挑戰;在實驗研究中,單壹的情緒刺激主要集中在“怒傷肝”和“恐傷腎”兩個方面,研究工作深入到了肝主疏泄對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網絡的調節,以及恐懼的情緒遺傳。恒河猴PMS肝氣逆、肝氣郁結模型的成功建立及其新藥的上市為進壹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從整體研究現狀分析,仍存在值得思考的問題。
就理論研究而言,情誌的概念和情誌病的內涵仍未統壹,這是情誌病研究首先必須明確的問題。否則,情誌病的辨證、規範、量化的系統研究就無法科學有序地進行。從實驗研究來看,存在三個不足:壹是目前情緒致病性研究中使用的急慢性應激模型多為單壹應激源刺激模型,與人類多因素應激反應的現實存在壹定差距;二是由於模型選擇不壹致,壹些基於藥物的研究難以比較,不利於科學評價和優勝劣汰;第三,情誌病與多因素刺激的時間、性質、強度和個體差異密切相關,但目前對情誌病病情的定量研究較少。另外,以中醫單壹情誌傷特定臟腑的理論來研究情誌的致病機制是否科學?單壹的情緒刺激是否同時傷害了他的骯臟?目前還沒有看到實驗證據;在單壹或復合應激源刺激時藏象生理病理尚不明確的情況下,研究中醫深層機制難免存在盲目性,難以明確系統的、整體的調節機制;中醫的相關研究多集中在肝臟,其他臟腑相關的研究明顯不足,也值得思考。
基於上述問題,認為需要進行以下工作的探討:在理論研究上,迫切需要中醫學者立足和借鑒古今相關研究文獻,通過專家討論,明確情誌的概念和情誌病證的內涵;經過科學論證,拋棄原來受到質疑的理論,提出創新的科學假說,並在臨床和實驗研究中得到檢驗、升華和確立。在實驗研究方面,可以將動物模型與現有公認的單壹應激源模型和慢性復合應激模型進行對比,篩選出最理想的模型來模擬人類的情誌病(單壹的情誌和激情交織)。也可將病證結合制備模型,建立量化評價標準。通過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整體研究,分別探討各模型的生理病理特點和規律,發現新問題,探索新規律,實現情誌病理論。在模型研究的基礎上,應融合中醫、現代醫學、心理學等多學科方法。,並從行為特征、藏象結構、整體中的功能與代謝、組織、細胞、分子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論述。有效方劑的研究應以療效為主,篩選後進行機理探討和新藥開發研究。總之,要使中醫情誌病防治研究真正步入科學軌道,最終形成集診斷、治療、預防於壹體的情誌醫學體系,還有大量艱巨的工作要做,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整合多學科知識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