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很多去過廣州的人,對這個城市的印象是什麽?很多人會覺得廣州是壹個國際化大都市:繁華、高樓大廈、時尚、魅力等等。去廣州旅遊,可以看到摩天大樓的城市風光,遊山玩水,感受廣州的歷史文化,但會有人把廣州和“茫茫大海”聯系在壹起嗎?妳有沒有想過5000年前或者更早的廣州是什麽樣子?想了解這些,杉杉三友推薦妳不妨來壹趟被譽為“世界第壹古海岸遺跡”的廣州“七星崗古海岸遺跡”,感受壹下這個見證了廣州千年滄桑的地方。
這壹天,偷了半天閑的姍姍三交參觀了廣州七星崗古海鹽遺址科技園,位於廣州市石榴崗路與華南快速路交叉口西北,乘車可達,直達廣州七星崗古海鹽遺址科技園。也可以坐公交到“新滘東路中心站”,然後往石榴崗路方向走。
很多年前,廣州七星崗古海鹽遺址還沒建成公園,只是壹片黑黑的褐色礁壁。即使是在廣州生活多年的老廣,甚至是每天路過的人,大概也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世界第壹古海岸遺址”。其實是1963年被定為廣州市第壹批文物保護單位,建有圍墻和亭臺樓閣。後來被認定為海崖地貌的地質遺跡,受到最高級別的國家壹級保護,但真正知道的人並不多。不能不說這是廣州最沒有“存在感”的“國寶”景區。直到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的建立,人們才逐漸認識到,這個景點並不是壹處美景,而是壹個具有重要特殊價值的發現。
杉杉三崖頭下車,來到廣州七星崗古海燕遺址科技園門口。參觀不需要買票。壹進大門,就能看到“廣州七星崗古海鹽遺址科技園”的牌子立在地上。牌子的右邊是中國著名地理學家、中山大學地理學教授吳尚石的雕像。他也是七星崗古海岸遺址的發現者。
從雕像往前走,可以看到七星崗古海岸遺址。看起來像是深棕色的礁壁,因為下雨了,旁邊有水。廣州七星崗古海岸遺址是世界上已知最長的古海岸遺址(長達100公裏),也是廣州和珠江三角洲變遷的物證,對研究珠江三角洲自然環境變遷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古海岸遺址又稱“化石海岸”,作為壹種驚心動魄的景觀,要經歷數百萬年的海浪才能形成。眼前的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地貌相當奇特,是壹種海蝕地貌。它由三部分組成:海洋懸崖、海洋洞穴和海洋侵蝕平臺。都是在海浪侵蝕作用下形成的,說明在歷史的某個時期(估計是5000多年前),全球氣溫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壹度深入廣州。廣州大半處在壹片汪洋之中,浩瀚的大海產生力量拍打著島岸,海浪侵蝕著它。
後來,大海開始慢慢撤出廣州。在宋代,廣州還被稱為“小海”。從明代開始,珠江三角洲的陸地和水域面積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回歸的速度明顯加快。到清代嘉慶道光時,海水已經退至順德以南,之後以每年70-130米的速度後退。受整個區域環境的制約和影響,除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外,珠江三角洲至今已發現20處海蝕遺址,因此該古海岸遺址對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區海陸變遷和海岸線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在七星崗古海岸遺址發現之前,地理學家普遍將距離意大利海岸50公裏的“波河下遊海蝕遺址”視為海面向大陸退縮的最大裏程。但在1937年,我國著名地理學家、中山大學地理系教授吳尚石發現了七星崗古海岸遺址,突破了世界古代海岸線和今天海岸線最大寬度為50公裏的說法。七星崗古海岸遺址距離海岸100多公裏,是意大利的兩倍。因此,國內外地理學家認為,七星崗古海遺跡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級”、“國寶級”的海蝕遺跡,是迄今為止大陸發現最深的古海岸線。
65438年至0996年,在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上,七星崗海蝕遺址作為華南地質野外考察路線的起點,接待了當時世界各國的頂級地質學家,受到各國科學家的肯定和推崇。
全園分為遺址保護區、遺址展示區、科普配套區、橋底配套區、園區展示配套區五個區域。杉杉三崖頭壹路觀察,走在山坡的最高峰上。
站在高處,迎著風,腦海中浮現出壹幅驚心動魄的畫面。想象壹下古代的巨浪,猛烈襲來,在這裏留下痕跡。當無數年悄悄過去,七星崗下的大海變成了田野,海岸線向南移動了100公裏。七星崗,壹座古老的小山,依然默默地佇立在城市的某個角落,向人們講述著這裏發生過的故事,默默地註視著這裏將要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