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石昊來源

石昊來源

壹、姓氏的起源

郝(hǎo)姓來源於三個方面:

1,從子之姓,因其祖先是狄夷之子,封地名為氏。相傳齊是幫助禹治水的商始祖,被主管教育的舜任命為司徒,住在商(今河南商丘南)。相傳他的母親因為吞了壹只黑鳥(燕子)的蛋而生下了他,所以給了她壹個姓氏。後來,商族不斷壯大,最後在齊王朝14代的孫唐領導下,推翻了的統治,建立了商朝。據《宗族簡史》和《名氏言行錄稿》記載,殷皇帝第二十七子狄懿登基時,把兒子封在太原(今山西太原)的,後人也以地為氏,稱他為郝。當說在陜西附近時,史稱郝氏為正宗。至於郝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記載,大致在商朝被周朝滅後(公元前11世紀)。按照當時的習俗,亞期子孫有的以地為姓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山西郝氏或陜西郝氏。

2、從復姓郝家石的簡單變化。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相傳炎帝神農叫郝固始,由太昊(傅)輔佐,然後郝固始的壹部分可能就是起源於這個分支。

3、從其他民族改姓和有郝姓的少數民族中:

①上黨、瀘水、汾州豪,出自匈奴。

②遼西郝氏來源於東漢吳恒人。

(3)唐代南蠻有郝氏。

(4)西夏人中有壹姓郝的。

⑤元代都祿的漢姓是郝。

⑥今天的土家族、滿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等民族都有郝姓。

★始祖:狄夷。相傳,齊是商的祖先,的兒子。齊國曾經幫助禹治水,被管教育的舜任命為司徒。後來,商族越來越強大,直到齊十四世孫唐史推翻了的統治,建立了商朝。殷商的第27任國王是狄夷,他把自己的兒子封在太原的向皓。公元前11世紀,商朝被周朝所滅。按照當時固有的習慣,亞期子孫以居住地為氏,稱為豪。他們尊狄義為郝氏始祖。

第二,遷移分布

始於商末太原郝鄉的郝氏,至今已傳承壹千多年,仍以山西太原為繁衍中心。秦漢時期,姓郝的人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陜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地區擴散和遷移。金代末年,由於官職調動,郝氏壹家從太原遷到潤州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第七次傳到郝輝,歷任南朝江夏太守,從丹陽遷到安陸(今湖北)。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社會動蕩,但生活在山西的郝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有的居住在河北的郝為躲避戰亂遷居山東,有的居住在河南的郝有遷安徽。隋唐時期,社會安定,郝氏在陜西京兆興盛,形成了歷史上郝氏第二大縣京兆縣。還有壹些姓郝的人移居到了湖北和四川。北宋滅亡後,壹部分姓郝的人遷居江南,而住在汾州(今山西汾陽)的著名畫家為躲避戰亂,遷居閬州(今四川閬中),定居當地。唐宋以前,郝氏主要以中原為繁衍中心。至於郝南遷,則晚於其姓,規模也小得多。唐宋時期,南方壹些地方出現了更多的郝氏家族。元末,災害、疫病不斷,各地農民起義軍興起,繼而相互攻擊,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作為明朝遷居洪洞之人的姓氏之壹,先後遷居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時期,郝氏在中國南方廣泛流傳,湖南、福建等省歷史上都有姓郝的人。同時,在遼寧和東北其他省份也有郝氏聚居。到了清代,居住在山西北部的郝跟隨西遷的潮流,有的遷居內蒙、甘肅。家住福建的郝漂洋過海來到臺灣,然後進入南洋、新加坡等地。但在這壹時期,郝氏仍以北方為中心。今天,郝氏在中國廣泛分布,尤其是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約占漢族總人口的59%。郝是中國第71個姓氏,人口眾多,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0.3%。

第三,歷史名人

龍浩:施治,晉代人,在荊州做官,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歷七月初七,人們在曬衣服。只有龍浩睡在院子裏。有人問他為什麽,他回答說:“就是在我肚子裏曬書。”

趙昊:字伯道,三國時魏太原人,將軍,別號。他鎮守河西四十余年,軍民不敢取。諸葛亮圍攻陳倉,趙與之對峙二十多天,亮了也退不了,於是封趙為爵烈侯。他反對厚葬,提倡薄葬,並身體力行。

程浩:句容(今江蘇)是宋代的壹位畫家。他的畫清晰生動,善於設色。

郝智:介休(今山西)人,北宋將軍。少年參軍,身先士卒。為了抵禦西夏和平北的盜賊,他們遷到了劉寨。他治軍嚴格,不借錢給罪犯,卻慷慨賞賜。他平時很節儉,特別忠於信仰。

張浩:汾州(今山西汾陽)人,宋代畫家。他擅長畫車馬,與高露駝鳥山水並稱“河東三絕”。

郝暉: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宋代畫家,山水畫家,費老師。

郝靜,順天(今屬北京)、陵川(今屬陜西)人,元代著名的大臣、學者、畫家,也是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賞賜趙的大學士司徒和紀國公。他的書畫天賦高古,取眾人之長為己有,所以他的筆法飄逸蒼勁,無傾無誘,是天下名筆。著有《太極表演》、《原始古誌》、《通鑒書法》、《玉橫貞觀》、《靈川集》等。

丁浩:兗州泗水(今山東省)人,金末山東紅衣軍首領。曾率軍攻克滕州、兗州、陜州、萊蕪、新泰等10余郡,建立政權,國號漢、順天。

郝禹:冰棣,字,號富陽,直隸定州人。順治六年(1649)升進士,賜刑部尚書。順治八年(1651),改為湖廣道建議,巡察四川。順治十壹年(1654)九月,吳三桂被瓦解,部裏決定坐以待斃,後被解任保衛(今沈陽)。順治十五年(1658)五月,遷居鐵嶺,住在南門右側,在此住了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聖賢葉璇做了壹件冤案,把他召回原職,並授湖廣道禦史。離開鐵嶺時,我把寢室獻給鐵嶺人,作為讀書人的讀書之所,把“知事堂”改名為“殷罡書院”;將18年購買的225畝土地和城西南角的壹段地基獻給書院,留作“學生讀書之都”。當人們來到鐵嶺“周恩來青年讀書舊址”紀念館緬懷周總理時,自然會想到書院的歷史和它的創始人郝禹。康熙十九年(1680),授廣西巡撫。康熙二十二年(1683),殉職。

郝子廉:太原(今山西省)人,為人老實,不拿別人東西。嘗完姐姐的飯,我留下十五塊錢默默坐下。每排都要喝水,經常往井裏放壹筆錢。山谷之上(今河北省懷來縣),太守從將軍攻匈奴,立功於公。

郝夫人:晉代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之妻,汝南文史。的哥哥和嫂子,鐘夫人,出生在壹個著名的家庭。郝家不是因為吝嗇而居高臨下,鐘家不是因為富貴而傲慢。當時人們說:“鐘夫人之禮,乃郝夫人之法。”

郝孝德:平遠(今山東)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他糾集數萬人造反,移師黃河下遊以北,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郝:安陸(今屬湖北)人,唐貞觀,進士,時任吏部侍郎、宰相。為人正直,循規蹈矩,他的壹切民風民俗都符合真理和事實。

石昊安:太原(今山西)榆次人,宋代畫家,花鳥弟子。他對老師非常尊敬,經常拿著壹根棍子站在周圍。

郝: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第壹猛將,原名永忠,因初在軍中擔任旗手而得名。壹開始,他闖進了國王。他犧牲後,與李進等人聯合反清。在泉州大獲全勝,被俘被殺。

郝懿行:棲霞(今山東)人,清代導演、學者、經學家、訓詁家。嘉慶年間為秀才,官至戶部尚書。擅長名物、訓詁、考證,在《爾雅》中努力時間最長。他壹生著述甚多,包括《鄭禮記註》、《爾雅義疏》、《竹書年表校訂》、《春秋註》、《山海經註》、《晉宋故事》、《荀子補註》等。

郝蘭田:清末民初著名京劇演員,京劇改革家王瑤卿的祖父。安徽人。原為徽劇演員,是老工人。以唱《祭風臺》(即京劇《借東風》)聞名皖中。我在道光和鹹豐之間來到北京,因為我是程長庚人,所以我參加了三清班唱歌。入班後首次演出《天水交接班》中的孔明壹角,深受觀眾好評。當時班裏正在表演陸聖魁編的《三國》連臺劇系列,其中孔明壹角曾經由郝藍天和陸聖魁演過。後來,由於三清班缺少,郝邀請自己去唱。當時,因為老聃的歌手是沈悶和無生氣的,他沒有得到太多的關註。而郝蘭田可以綜合老旦的特長,將老旦調的神韻與老唱法相結合,創作出新的老旦調。從此,老聃壹行在京劇界的地位躍居第壹,只為劇壇內外人士所重視。

郝維楨:又名郝和,字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極拳創始人。孫魯堂傳授後,為今天的孫氏和太極拳奠定了基礎。現在,美國、加拿大等地都有“豪派太極拳協會”。

郝:河北槁城人,1930中原大戰後任鄭州守備司令,後任第九軍軍長。著名的抗日將領,在忻口戰役中英勇犧牲。

郝:河南靈寶人,曾任國民黨第四十二軍中將。郝壹生中,第壹次向日寇投降,認賊為父;脫離人民後,他失去了個性。1947 65438+10月,陳毅率軍攻打郝駐地白塔埠,大敗郝,生擒郝。1947年4月,蔣介石對我們山東解放區進行了重點進攻。魯東南機關退守渤海,郝也壹並帶走。萬壹蔣介石轟炸,郝趁機逃跑,被我警衛員打死。

郝建秀:全國婦聯第四屆副主席,現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原紡織工業部部長。青海,山東,漢族,1949上班。1954加入中國* * *產黨,上海紡織學院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1創造《郝建秀工作法》當選全國紡織行業勞動模範,1952當選全國模範共青團員。1953當選全國紡織工業系統勞動模範。歷任青島國棉八廠副廠長、廠長、工程師。青島市革委會副主任,青島市委副書記,山東省委常委。山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山東省婦聯主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65438至0982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等。是壹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壹至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

第四,縣廳編號

王俊1

太原郡:戰國第四年(前246年),秦莊王祥置郡,治於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秦朝相當於山西五臺山、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的地區。北魏復為郡,相當於今天陽曲、交城、平遙、和順的晉中地區。

京兆縣:京、左鳳儀、尤扶風是漢代的三大輔佐。治所設在長安,屬首都長安直接管轄,在今陜西省Xi市華縣境內。魏重修郡,“殷”為太守。唐朝永州為京兆都城,設京兆尹。上述趙婧是指首都及其附近地區。金元在陜西設置京兆府(道),這個“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民國時順天府改為京兆,知府為京兆尹,符合晉朝以前“京兆”的含義。國民黨政府壹成立就被廢除了。

2.大廳號

曬書堂:晉代時,每年的七月七日,富人家裏都會把衣服放在太陽下曬,以防發黴或蟲蛀。龍浩參軍為桓人。他脫下衣服,跑到太陽底下,在陽光下揉肚子。問他在做什麽,他說:“印刷書籍!——我的書都在肚子裏。”

馮文堂:字伯昌,祖籍郝靜,元代陵川(今陜西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叫他打聽國安和百姓之道,他告訴陳數十件事,世祖很高興。他即位後,被任命為翰林學士。曾出使南宋,十六年不屈不撓,回國。在宋期間,他著述甚豐,著述豐富,氣勢磅礴。因此,他的人以“文豐”為堂名,這就是郝氏“風聞堂”的由來。

此外,郝氏的主要堂名還有:“太原堂”、“三余堂”。

動詞 (verb的縮寫)宗族特征

1.郝氏文人學者多,文官多為官。

2.郝氏是中國典型的北方姓氏。它起源於北方,興盛於北方。作為壹個有著3000多年姓氏的姓氏,經過這麽長時間的風風雨雨依然屹立在北方實屬罕見。廳號意味深長,意味深長。比如曬書堂的故事,來源於龍浩的曬肚皮,意思是學問高深,充滿經典。線路排列有序。據民國郝氏族譜殘本記載,河北槁城郝氏壹行字為:“出自廉,正余四清。”

============================================================

郝祠堂總對聯

郝祠堂四字對聯

馮文尚節;

引義傳經。

——佚名寫的郝氏宗祠總聯

第壹聯是指元代翰林學士郝靜,字伯昌,陵川人。他年輕的時候,在晉朝末年遭到士兵的襲擊。金死後,他搬到河北,住在元朝將軍的家裏,能夠閱讀他的書籍。誠實對學習是有用的。憲宗入宮忽必烈(元世祖)時,因講治國安民之道而深得信任。得知憲宗去世後,他力勸忽必烈在北方爭奪皇位,並約見南宋宰相賈思道。中國統壹初年,他隨翰林到南宋任學士,被賈似道在周振關押了16年,元年才被釋放。文章豐富天馬行空,有《續漢書》《易春秋傳》《太極表演》《通鑒書法》《靈川集》等。詩歌就是這麽奇怪。第二聯是指唐將軍郝,安州安陸人,貞觀年間進士。忍痛移任吏部侍郎,跟隨大將軍李【責】征討朝鮮,授東西同三事(同三事中書之門,丞相),參政議政,上元初年作官書令。正直,無可挑剔的行為。在朝鮮,他每次演講和討論都會引經據典,主張法律法規既要有剛性,又要有彈性。所有的條條框框壹般都很深,深得皇帝的贊許。

在腹部儲存書籍;

喝水,投錢。

——佚名寫的郝氏宗祠總聯

第壹個對聯指的是東晉人龍浩,他的字是官方統治。曾任荊州刺史桓溫的南滿,善於應對。有壹年七月初七,人們忙著穿衣服,他卻睡在院子裏。有人問他,他回答說:“坐在我肚子裏的書上。”第二副對聯是指漢代人郝連,有壹次遠行,在路邊的井裏喝水,經常往井裏投錢,以示謙虛。

旗手;

這件紅色外套和天空很相配。

——佚名寫的郝氏宗祠總聯

上聯代號指郝,第壹猛將,名郝,最初在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中揮舞旗幟,是旗手。楚莊王犧牲後,與李進聯合抗清,在湖南、廣西打擊清軍。攻下四川巫山後,被俘犧牲。丁浩,山東沂州人,晉末紅衣軍首領。在泰安征服十余郡,稱帝建立政權,國號漢、順天。在被抓獲並殺害後。

太原易捷;

河東三絕。

——佚名寫的郝氏宗祠總聯

第壹聯是指漢代名人郝子廉,太原人。老老實實做人,不要拿別人的東西。嘗完姐姐的飯,我留下十五塊錢默默坐下。每排都要喝水,經常往井裏放壹筆錢。第二聯是宋代畫家張浩,汾州人,現居朗州。他擅長畫馬,已經八十歲了。他每畫壹個人和壹匹馬,都說是獨壹無二的。與高露山水、鳥語並稱河東三絕。

《女士家庭法》;

總理時期

——佚名寫的郝氏宗祠總聯

據《世說新語》記載,王渾的妻子鐘石和他哥哥的妻子石昊都很賢惠。鐘雖高,但親近郝,人稱“鐘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第二副對聯指的是唐昊儲君,他說:“君子無官職,官職必是宰相。”正式到秘書處後。

太原師澤;

誠實的家庭聲音。

——佚名寫的郝氏宗祠總聯

中華全國總會指韓郝子蓮,老實巴交,吃著妹子的飯,默默把錢藏在桌子底下,旅遊喝的井水,往井裏扔錢。

-

郝祠堂五字對聯

人們暴露了籠子裏的東西;

我沈浸在我的書中。

——佚名寫的郝氏宗祠總聯

全盟典指的是龍浩,他在晉朝參軍。每年7月7日,大家都曬衣服,他卻躺在法庭上。有人問他,他就回答:“擦幹我的耳朵!”"

-

《郝氏宗祠七字聯》

爾雅遠義;

春秋論略長於世。

——佚名寫的郝氏宗祠總聯

《全聯經》指清代戶部尚書郝懿行,名郎高,嘉慶秀才,虛懷若谷,潛心著述,精於名物訓詁,著有《爾舒雅易》、《春秋略》、《山海經註》等。

-

【郝祠堂七言以上總聯】

奇韻富賦只推元代;

當妳談論危險的時候,妳的名字是沈重的。

——佚名寫的郝氏宗祠總聯

第壹聯是指元代翰林學士郝靜,字伯昌,陵川人。第二副對聯是指東漢著名人物郝傑,太原人。談起來很危險,當時名重。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郝生平簡介

少將好王聲

郝(1917-2001)陜西省綏德縣人。1934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6,團轉中國* * *生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洪仁是1軍團第二師第四團的士兵兼班長。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343旅685團排長,蘇魯豫支隊1旅政治指導員,八路軍5縱隊1團連長,新四軍3師7旅19團連長、副營長,7旅特務營營長。參加過山城戰役和平興關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3師7旅20團營長,19團參謀長,北方野戰軍第6縱隊46團副團長,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47團團長。參加了遼沈、平金、杜江、廣東和解放海南島的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軍校畢業,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副師長、代師長,廣州軍區炮兵司令員。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任邊防部隊炮兵團長,協助邊防部隊首長協調指揮參戰炮兵部隊的行動。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初期,高射炮部隊負責防空和參戰部隊的空中安全,而地面炮兵部隊則準備重炮火力支援步兵。然後炮兵部隊跟隨行動,以火力攻擊班莊、寇屯、朔江、賀安,保護北線。南方炮兵配合步兵占領高平,支援步兵從友誼關東和西部反擊,攻占鄧通。當諒山被俘時,我們的炮兵集中在馬口地區,摧毀了越南軍隊精心建造和鋪設的各種防禦設施的大部分。支援主攻部隊的炮兵將擔負85mm加農炮直射任務,其余炮兵支援步兵分段進攻,以保證步兵能攻占紮馬山主峰。占領諒山市時,炮兵進行了30分鐘的炮擊,越軍的工事、營房和通訊樞紐基本被摧毀。炮兵還組織輕型火炮近距離射擊,為步兵開道。戰後任廣東軍區司令員。他是第四屆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晉升少將軍銜。獲得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被中央軍委授予壹級紅星功勛獎章。2001於7月29日在廣州因病去世,享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