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既客觀又有價值。真理的客觀性是指真理的內容是對對象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沒有任何主觀武斷的想象。真理的價值是考察真理對主體的意義和效用,揭示和反映真理的功能、意義和作用。真理的價值基於真理的客觀性,也就是說,真理的價值在於它是客觀真理,揭示了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們用真理指導實踐,就能達到既定的目標。此外,真理的價值還在於它是主觀能力的基礎,是實現人的自由的必要條件。壹個人越有真理,他的能力就越強。
價值作為壹個哲學範疇,是指客體以自身屬性滿足主體需要的效用關系。價值包含兩個方面:壹是主體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體的某種屬性或表現,價值在兩者的關系中產生。因此,價值既有客觀性,也有主觀性。價值的客觀性在於,價值必須以客觀事物本身的屬性為基礎,人的需要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價值的主觀性表現為:客觀事物的某種屬性能否滿足價值,應以人的需要為前提;另外,同壹客體對不同主體的價值滿足具有主體的人格特征。
隨著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和階級對立的日益尖銳,19世紀以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孕育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概念。但是,依靠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這些思想家的人的發展觀存在著巨大的缺陷,總體上是不科學的。
科學概念是現代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壹切。科學讓人們明白,我們可以制造過去無法制造的東西,但我們制造的東西不壹定能造福人類。如原子彈和生物武器,對人類有害。所以我們也要有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永遠關心壹個問題: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就是創造出來的東西永遠造福人類,把對人類的傷害降到最低。
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類在實踐中創造的兩種最寶貴的精神。它們之間是壹種互補的關系。在人類社會的變革和建設中,只有兩者並重,才能確保發展實踐的正確方向和成功。
在新世紀,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充滿了機遇和挑戰。壹方面,對上個世紀科學危機的反思使人們認識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從而為兩者的重新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延續上個世紀的科技成果,人類社會迎來了倡導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這使得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新融合成為可能。另壹方面,人類社會仍然存在許多不利於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主客觀因素,而這些因素在當前科技發展不斷深化的時代很可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幹擾作用。因此,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冷靜地分析問題,思考如何在機遇和挑戰中為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創造條件,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任務。在當前形勢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1)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人類的長期任務。只有社會生產力的全面提高,才能把人從物質匱乏的困境中解放出來,從而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為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創造前提條件。毫無疑問,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就是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但必須看到,現階段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人類應加強科技領域的研究,努力在更尖端的科技領域取得突破,從而進壹步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尋求全球性問題的技術解決方案;另壹方面,人類在加強科技領域研究的同時,應吸取以往的教訓,將人文精神介入科學研究,在實踐中有機融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科學研究引導正確的方向。
(二)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導致了人和社會的“單向度”發展。只有改革現有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將“壹維社會”納入均衡發展的軌道,人們才能在合理的社會制度的規範和引導下,充分重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具體措施上,政府應采取強有力的經濟和行政手段,宏觀指導與微觀調控相結合,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國家的發展,完善監督機構,以嚴格的行政執法為強制保障,嚴厲打擊和控制違法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強制性的,但至少是壹種更可行、更有效的方法。
(3)改革現有不合理的學科設置和教育方式,加大人文學科的資金投入,倡導人的均衡發展。
現有的不合理的學科設置、教育方法和教育經費投入,使得科學學科與人文學科對立,這是導致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背離的重要因素。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學科設置的不合理,應該努力調整學科配置。學科設置既要適應科技知識的傳播,又要滿足人們精神完善的需要。教育課程不應僅僅被視為訓練和灌輸的工具,而應被視為發展學生對倫理道德、文化精神和審美價值的理解並幫助他們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手段。此外,在增加人文學科教育份額的同時,加大人文學科建設的資金投入,為人文學科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最後,在教育方式上,要在全社會倡導素質教育。針對這個問題,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對世界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中國人自古就講究“和”,崇尚“和”之道,這對今天的時代具有重要意義。美國著名科學家A. penzias在1995年出版了壹本名為《和諧:信息時代的商業、技術與生活》的書。他認為目前人類正從質量時代走向和諧時代,其所指的和諧與我們傳統思想中的“和”是壹致的。在現代社會,素質教育倡導教育的和諧發展。因此,應盡快實施素質教育,使教育成為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之間的橋梁,在人文思想的基礎上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